11月9日,住建部發布通知,選取北京市等24個城市開展為期3年的智能建造試點,探索建筑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江蘇南京、蘇州入選試點名單。試點城市已開展了哪些智能建造實踐,又將如何先行先試、為江蘇建筑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探索經驗?記者進行了采訪。
(相關資料圖)
建筑業是江蘇的支柱產業。2021年,全省實現建筑業總產值41642.0億元,比上年增長7.5%,產值規模連續16年全國第一。建筑業在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生產方式粗放、勞動效率不高、能源資源消耗較大等突出問題。智能建造是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和必由之路。
像搭積木一樣裝配預制構件,有效減少污染、節約資源;砌墻、爬壁、巡檢等建筑機器人“上崗”作業,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建造質量;工地有了“智慧大腦”,現場各環節“一屏掌握”、一目了然,施工更高效、安全……近年來,南京、蘇州加快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在智能建造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實踐。
2017年,南京入圍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名單。近年來,南京裝配式建筑發展迅速,裝配式建筑類型涵蓋了住宅、教育、辦公、醫療、商業、市政工程、交通工程等。今年5月發布的《南京市裝配式居住建筑預制構件標準化設計技術導則(試行)》,是江蘇省內首部具有通用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的預制構件標準化設計技術導則,在全國也具有一定的引領性。此外,南京早在5年前便率先開展了BIM技術應用及示范培育工作。截至2021年12月,南京已累計培育BIM應用示范工程29項、示范基地11家,為BIM規模化應用打下了良好基礎。南京市BIM審查和竣工驗收備案系統入選了住建部公布的《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服務典型案例清單(第一批)》。
去年年底封頂的南京市婦幼保健院丁家莊院區建設項目,是一個高度應用裝配式預制構件的項目。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郁露說,項目采用裝配式輕鋼龍骨隔墻體系,不僅具有綠色環保、隔音效果良好的優點,外貼飾面可減少裝飾裝修施工步驟,縮短施工進度、一次成型。該項目還采用BIM數字信息化建造創新技術打造的新型施工模式,通過BIM協同管理平臺,施工前進行碰撞檢測,對管線綜合進行深化設計,減少設計錯漏、空缺的隱患,極大提高了項目管理的效率。
南京市建委建筑市場監管處(建筑業發展處)副處長徐宏芳告訴記者,截止到2021年底,南京裝配式建筑新開工面積占同期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45.9%,累計總建筑面積達3510萬平方米,各項指標位居全省首位。
中億豐建設集團“砌筑機器人“On-site”在蘇州星光耀項目的應用”和“蘇州昆侖綠建膠合木柔性生產線”兩項應用,今年入選了住建部公布的《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服務典型案例清單(第一批)》。
據介紹,中億豐建設集團負責施工的蘇州星光耀項目,在2020年8月進入墻體砌筑施工階段,高峰時3座樓同時作業,面臨砌筑工短缺、招工難等問題。為破解砌筑作業人力短缺和工效低下難題,該項目開展了砌筑機器人“On-site”砌筑應用試點。砌筑機器人“On-site”可在無預設的實際工況下開展人機協作施工,能滿足單塊重量30kg以下的各種尺寸砌塊施工需求。與同等條件下傳統人工砌筑對比,智能砌筑機器人在砌筑大工減少50%、整體砌筑質量提升的情況下,平均砌筑工期節省了1天至2天。
“眼下,蘇州建筑產業現代化集群已初具雛形,數字化管理水平穩步提升,智能裝備技術迅猛發展,‘智慧工地’得到廣泛推廣。”蘇州市住建局建筑業發展處處長朱激介紹,蘇州已創建30家省級以上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基地、36個省級示范項目。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覆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木結構三大主要門類,產品涉及內外圍護結構、部品部件、集裝箱模塊建筑、3D打印、集成衛浴、裝配化裝修等。蘇州以BIM技術為驅動,積極探索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應用,開展建設了“蘇州市建設項目全過程BIM監管平臺”、開展了既有建筑BIM建模工作。蘇州還構建了“1市-10縣(市、區)-N智慧工地”監管體系,實現市級片區整體關鍵數據“一屏總覽”,10個板塊區域匯總數據“一鍵跳轉”,N個智慧工地項目詳細數據“一搜展現”。
住建部要求,智能建造試點的主攻方向是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促進建筑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建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解決工程建設存在的生產方式粗放、勞動力緊缺、資源能源消耗大等突出問題,更好發揮建筑業對穩增長擴內需的重要支點作用。
“南京有很好的裝配式建筑基礎、BIM規模化應用基礎。此外,南京市高校及科研院所眾多,人才濟濟,為智能建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和知識儲備。”徐宏芳表示,智能建造的各個環節基礎已經具備,但科研、設計、施工、生產如何全產業鏈集成應用,將是接下來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主要課題。
南京已積極引導從業單位由傳統行業向裝配式建筑的全產業鏈轉型發展,培育了南京城建集團、大地建設集團、長江都市、南京旭建等數十家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骨干建筑企業和產業基地,形成了一批集設計、施工、生產于一體的產業集團。“2022年起,南京將推動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技術、施工技術、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徐宏芳說,南京的試點目標是,到2025年末,智能建造成為全市主要建造方式,培育不少于5家在全國具有較強基礎研究能力和自主創新水平的龍頭骨干企業,培育智能建造典型示范項目15個以上,重點打造1-2個智能建造項目集聚區,進一步發揮示范作用。為完成目標,南京將在完善政策體系、培育智能建造產業、建設試點示范工程、創新管理機制、打造部品部件智能工廠、推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完善標準體系、培育專業人才等八個方面全面開展試點工作。
“蘇州將整合資源要素,將制造業基礎、數字經濟和建筑業發展融合起來,先行發展搶占高地。”朱激說,蘇州明確了12項試點任務,將制定、實施全市部門聯動的推動智能建造政策,建立體制機制;以“創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為契機,高標準建設智能建造產業園;以“服務建筑業全產業鏈、延伸傳統建筑業產業鏈”為任務,打造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以“推廣BIM正向設計”為重點,推進BIM技術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應用;以“應用新型輕量造樓機和成熟機器人”為方向,推動智能施工試點實施;以“建設部品部件智能工廠”為核心,實現裝配式建筑智能化生產和預制構件可追溯管理等等。“蘇州將力爭以試點建設為契機,打造智能建造創新產業集群,形成長三角智能建造產業高地,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全國推進智能建造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蘇州經驗’。”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白雪 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