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包聞軍 孟旭 王俊杰
抓住“一把手”監督這個難題,就抓住了干部監督的“牛鼻子”,斬獲國家級經開區“六連冠”的蘇州工業園區在干部監督上再出新招。從2021年3月推出干部履職“日記”“周曬”“輪播”機制起,至2022年最后一個工作日,園區部委辦局、功能區、街道等24家單位的“一把手”總計形成900余篇工作日程,并以抽簽形式曬出其中的49篇。這項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為核心的履職監督制度創新,引發廣泛關注。基層“一把手”曬工作日程,到底曬出了啥?
基層“一把手”在忙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30-10:00,研究部署社會基層治理網格化管理工作;10:00-11:00,研究討論新街口、湖畔天城商業街改造方案;11:15-12:30,研究討論城市治理數字化建設工作……”這是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街道黨工委書記顧平的一天。從上午8點半到晚上7點半,7項工作排得滿滿當當。
在顧平的工作日程中,2022年9月26日至10月2日這一周,他幾乎每天都是這樣的工作節奏,最晚的一天直到晚上11點半才下班。其他人的情況也類似。從面上看,基層“一把手”們周均工作86個小時,安排日程30多項,加班加點是常態。
這些曬出來的內容是否經過“美化”?蘇州工業園區工委組織部部長楊帆說,工作日程由干部自己寫,抽到哪篇曬哪篇,組織部門不會修飾,保證“原汁原味”發布。
蘇州工業園區高端制造與國際貿易區黨工委書記劉廣立說,他原先就有一天工作完成后及時“復盤”的習慣,寫下工作日程讓復盤的過程更有系統性、完整性。今年,他的工作日程被抽中一次,在“金雞湖先鋒”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抽中最多的是顧平和蘇州工業園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嚴明霞,他們的工作日程分別被曬了3次。
基層“一把手”是園區各項事業發展的“領頭雁”,責任重大。“既要防止干部出事,也要激勵干部想干事、干成事。”楊帆說,“在保證干部不破底線、不踏紅線、不碰高壓線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監督也是一種選擇。”
基層“一把手”曬工作日程,曬出示范效應。“火車跑得快,還要車頭帶”,去年以來,抗疫情、穩經濟、促發展的多重挑戰讓各級干部倍感壓力,但是看到這么多“一把手”帶頭干、拼命干,干部們的心氣更順了、心態更平了,園區上下“擰成一股繩”。
干群溝通新渠道
曬工作日程,既是展示工作的過程,又是接受評議的過程。工作日程發布后,不少網友主動留言,表示“想不到政府官員這么忙啊”“在基層當干部也不容易”。還有的網友則針對其中的具體工作提出意見或建議。
“只要群眾有興趣,都可以參與到干部監督工作中來,看看我們的干部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哪里,倒逼干部抓好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楊帆說。
不少干部從中得到啟發和思考。劉廣立說,現在的工作節奏很快,大部分時間都被集體性活動占據,如開會、走訪、接待等。而很多事情是需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和謀劃的,比如,企業困難問題的協調、材料簽批和修改等。“這也給我自己提了個醒,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意識地調配時間,時時反思、總結。”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黨工委書記袁小駿曬出工作日程后,有網友留言“戈巷街暢苑環路晚上的夜排檔能管理就更好了,好好的馬路搞得烏煙瘴氣油污滿地”。針對這一問題,街道立即著手解決。
唯亭街道動遷小區多、流動人口多,流動攤販數量也較多。袁小駿說,流動攤販不能放任不管,但“一刀切”取締可能會影響許多人的生活,最好的方法是疏堵結合,在引導流動攤販規范有序經營的同時加快完善城市生活配套。街道綜合研判后,一面積極研究制定疏導方案,在全街道面上實現對流動攤販的規范管理;一面對接國資公司,加快推進戈巷街地塊“恒泰生活廣場”建設。
基層“一把手”曬工作日程,在實現干部監督、干部激勵的同時,還成為干群溝通的新渠道。袁小駿誠懇地說,群眾在留言中提出的問題,一定要閉環解決。“之所以有‘問題’,可能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這就需要我們做好宣傳解釋;也可能是相關工作沒有考慮到位,沒有照顧到某一部分群體的利益。無論哪種情況,都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認識,把事情辦好辦實。”
畫出干部“立體像”
抗擊疫情、迎戰臺風、發力生物醫藥“一號產業”、聯動周邊板塊協同發展……翻看基層“一把手”的工作日程,從他們的足跡中,不難觸摸到園區發展的脈動與節奏。
劉廣立的工作日程中,“長三角數字異地貨站”被屢屢提及,這是高貿區2022年黨建重點項目,旨在搭建政關企三方合作平臺,推動實現與上海之間的物流信息系統對接,構建全覆蓋全天候貨運服務綜合體系。
嚴明霞的工作日程中,有一篇《有“風”度,有“氣”質》。那一周正遇上臺風“梅花”登陸,工作日程中涉及大量園區防汛防臺風應對工作,包括視頻調度、應急值守等,很多工作從早上持續到第二天凌晨。“群眾越了解政府所做的努力,就越愿意理解和配合我們的工作。”
作為一名年輕干部,蘇州工業園區綜合執法局局長江曉春平時很注重利用新媒體手段助力工作開展。他建議,曬出來的工作日程在表述上要盡可能清晰規范,如統一各類會議名稱等,讓群眾一眼就能看明白。同時他還認為,很多工作具有連續性,光看某一天、某一周,看不出實質內容,建議將曬的時間線拉長,更好地體現工作的脈絡和干部的思路。
“僅以日程安排的方式寫‘日記’,雖然操作簡便,但工作細節還原不夠充分,工作思考、成果表達不夠直觀。”楊帆說,這項工作還要往深里做、往實里做。比如,覆蓋范圍可擴大到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健全“日記”發布后的反饋和跟蹤機制,并將監督結果用于干部年度考核、評優評先、選拔使用等方面,畫出干部的“立體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