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的駐村經歷即將告一個段落,但深入基層、服務基層是永恒主題。我會把雙護作為我今后學習‘三農’、服務‘三農’的工作平臺,只有身心接地氣,工作才能貼近實際!”近日,對即將結束的駐村“第一書記”生涯,在蘇州市社會組織促進會赴昆山市雙護村參觀訪問的座談會上,“第一書記”倪斐道出了真情感悟。
(相關資料圖)
“護民驛站”,留住善治之根
2021年5月,蘇州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處的年輕科員倪斐主動請纓到“駐村第一書記”崗位鍛煉,被派駐“三農”第一線——昆山市淀山湖鎮雙護村。“上任”接到的第一單就要解決棘手難題。
2018年以前,雙護村和青浦區香花橋街道的金米村、東斜村兩地村民一直交往密切、走動頻繁。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村下轄的10個自然村已完成整體動遷,1516名戶籍村民先后遷入淀輝錦園和淀山湖花園2個鎮區較大規模的拆遷安置小區。
而橫在兩小區村民面前的一道難題是,平常到雙護村黨群服務中心路程在5公里以上,往返就要耽擱兩個小時,辦理相關事務、參加村里活動不如過去方便。
“小青年都有車,一腳油門解決問題,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只能坐公交車,差不多一個小時一班,電瓶車總歸不安全?!币恍┠昙o大的村民感嘆道。“由此,如何讓村民辦事便利,減少奔波勞頓和意外風險,成了我到村后的首要課題?!蹦哽痴f,這也是“第一書記”駐村接手的“第一單”。
“既然村民來村委會辦事不方便,那我們就把為民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倪斐“回娘家”向蘇州市民政局尋求支持。終于,經過多次實地勘查,在雙護村村民居住人數最多的淀山湖花園仁苑找到了一處合適用房。場地落實了,錢從哪來?在倪斐的牽線搭橋下,項目向市級福彩公益金申請資助?!斑@個項目是用于為社區提供便民服務的,主要方便老年人、殘疾人等困難、特殊群體,符合福彩公益金‘扶老’‘助殘’宗旨,可以申請資助?!蹦哽碁轫椖可暾埖?3萬元市級福彩公益金資助。
就這樣,“護民驛站”項目歷時3個多月的爭取、策劃、建設及功能優化,走進雙護百姓生活,為村民提供政策咨詢、服務幫辦、協商議事、主題活動、心理疏導等服務。
協商共治,聚合善治之魂
倪斐采用“三字、三字、七字”的結構,草擬了18條,共234字,朗朗上口的村規民約,經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后,成為全體村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按逡幟窦s雖然不是法條,但卻是道德教化,‘拴’的不僅是行為,更是心。” 倪斐這樣認為。
經過多年實踐,鄉村民主協商平臺建了不少:村民議事會、紅白喜事會、“有事好商量”等,但能不能常態轉起來,轉得有用有效,讓村民主動參與,需要花氣力、下功夫。
雙護村原東廟涇自然村零星分布著少許村民“自留地”,一些村民在耕種蔬菜時,時有發現垃圾偷倒情況,但苦于找不到“證據”、揪不住“尾巴”。
在村委會主導下,“雙護環境保護志愿服務隊”成立,在加強日查夜巡的同時,還在村道路入口處加裝限高限寬設施,并利用無人機實施監控。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執法部門成功查處了3起偷盜垃圾案件,不僅村民利益和村容整潔得到了有效維護,“遇事即協商”也成為村民的習慣。
“一課九耕”,存續善治之脈
“怎么讓黨建有特色,并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占地約190畝、復墾而成的雙護村“季綠園”生態農場,就是現成可用的平臺。“季綠”諧音“紀律”,寓意“聽招呼、守規矩、嚴自律”,園內種植草莓、玉米、番茄、白菜、茄子等各類果蔬?!白岆p護村已動遷的黨員群眾回到他們熟悉的土地,在勞動耕作的同時,感悟初心、廉潔自律。”
倪斐和村“兩委”干部決定在雙護村“季綠園”打造一個全新的紅色教育品牌——“一課九耕”?!耙徽n九耕”是指組織、聯建、生態、產業、鄉風、治理、紀律、人才、自身9個方面?!熬鸥N的是初心,播下的是使命,雙護人的初心使命,就是記憶中的美麗家園?!蹦哽骋赃€原美麗鄉愁記憶為主題,根據雙護村動遷前10個自然村地理位置,在季綠園中1:1設置“一課九耕”教育學習點,并以相應的自然村名稱來命名。
“這條專題特色濃的學習教育路線,讓我們的村民‘重回’種植熱土,‘重拾’精神家園,和護民驛站一樣,拉近了我們和村民的距離,增強了整個村的凝聚力。”雙護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程赟稱贊道。(徐大贊 羅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