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桃紅柳綠,水清魚歡,4月的沛縣胡寨鎮吳雙樓村一派春光。村民劉培軍家的洗衣機正在工作,污水順著下水管流到村頭的處理站,“以前洗菜洗衣服的臟水都潑到門前水溝里,夏天又黑又臭,現在村里集中處理污水,家家戶戶干干凈凈,村里的池塘都變清了。”
記者從徐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22年徐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位居蘇北第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率達80%,同比大幅提升。
徐州市農村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40%,然而利用率一度落后。執法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率上半年為31.6%,下半年為47.1%,大部分處于閑置狀態,設施“曬太陽”問題嚴重。
投入巨資建設的污水處理設施,為什么會被閑置?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孫煜分析說,徐州市農村生活污水大部分通過村頭的污水站集中處理,但面臨設施無人管理維護的窘境。還有一部分是入戶配備的“冰箱式”污水處理設施,因為需要支付電費導致村民不愿使用。只有靠近城區、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管網的能夠正常運行。
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助力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徐州市有的放矢,“三步走”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精準編制治理項目。將所有治理項目落實到自然村,并排出投資計劃、建設運營主體、牽頭部門、項目責任人和完成時間;積極爭取扶持資金。2020年至2022年共申請省級環保引導資金和中央生態環境資金共計19412萬元, 2個項目進入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儲備庫;建立長效運維保障機制,大力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專業化、社會化治理。
通過精準治理實現“污水不出村,出村無污水”,大大增強了村民獲得感。包括吳雙樓村在內,沛縣已有100多個村莊污水治理設施通過驗收,還有100多個村莊正在實施管網改造。吳雙樓村在污水治理中實施了雨污分流工程,重新鋪設村內道路,并對池塘進行清淤和景觀改造,污水全部進入處理站,經過集中處理后進入農田灌溉系統;睢寧縣魏集鎮積極探索農村污水治理模式,利用“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確立了污水治理方案,建設下設7個污水處理站的污水處理廠,疏浚大中小溝,清理水草和垃圾,美化鎮域村莊環境,補齊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短板。
目前,全市7個涉農縣(市、區)均已落實專業化公司對農污設施進行全域管護,沛縣和睢寧縣正在打造“省級農村生活污水社會化治理示范縣”。農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保障了農產品安全,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記者 吳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