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特色,一地一景觀”,近年來,鎮江市精準實施標準化建設指導,全市鄉村旅游呈現出“資源利用有效、融合發展有力、產業項目有品”的蓬勃發展態勢。近日,江蘇鄉村旅游業態創新示范產品和示范項目征集評選結果出爐,全省共入選107項創新示范產品和項目,鎮江市申報的“丹徒衛星村‘民族風情’鄉土休閑產品”“句容寶華鎮三十六季詩意棲居度假產品”等6項入選創新示范產品,“丹陽‘九里老街芳華再現’鄉旅項目”等3項入選創新示范項目,充分彰顯了鎮江鄉村旅游發展的蓬勃生機。
(資料圖片)
做好資源文章,突出鄉土底色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鎮江“兩山兩水六分田”的自然稟賦、人文資源富集的文化底蘊等孕育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本底。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丹徒區江心洲五套村,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村沒有任何工業經濟,以江灘濕地、銀杏大道等特色江島資源為底色,用生態綠繪就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句容市天王鎮白沙村,著力探索生態創新之路,摸索出一套以培育生物多樣性、修復農田生態系統為主要手段的生態農業新技術,努力打造生態旅游名村,“越光”有機稻米等綠色農副產品深受市民游客喜愛。
豐富的人文資源是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句容市茅山景區管委會陳莊村,以新四軍醫療所、修械所等紅色遺址遺跡的修復與保護為契機,修建了數十公里的彩色福道,實施了星級旅游廁所、共享生態廚房、望山慢巷、村史館等文旅項目,并將遺址保護區、自然法生態農場、鄉村民宿、森林撫育、農林種植等鄉村振興點,連點成線、連線為面,既保護了紅色資源和生態資源,展現了鄉土底色,又改善了人居環境,構建起紅色鄉村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格局。
做強融合文章,突顯發展特色
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標志和主要成果,也是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載體和特色展示。鎮江堅持農文旅深度融合,走出一條鄉村旅游特色發展之路。
堅持文化傳承,開辟文旅“新路徑”。衛星民族村地處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西南,是鎮江市三個民族村之一。以“民族”品牌為核心要素,在村莊空間布局上,將傳統民族元素有機融入村莊建設中,加強對街頭巷尾、景觀大道以及少數民族建筑環境改造,合理改善傳統民族文化設施,打造成民族特色文化風情村;在村莊重要節點處,建設了民族非遺文化展示館、民族產品展示廳、民族主題教育館等特色場館,開展“民族服飾體驗”“民族草藥園”“民族技藝課堂”等互動體驗式活動,將民族文化融入旅游、融進研學,用民族風韻助推鄉村經濟發展。
堅持品牌建設,打造文旅“新名片”。位于香草河畔的丹陽市延陵鎮九里村具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底蘊深厚。近年來,九里村高標準實施國家級傳統村落、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等品牌工程,恢復了九里的東西老街,新增了百畝粉黛花草和樹木觀賞區,開辟了露營、燒烤等現代旅游業態,舉辦了風箏節、菊花展等特色文旅節慶活動。此外,采取線上直播等新媒體營銷策略,引來了線上關注流量,帶來了線下打卡熱潮。古韻新風交相輝映,風景變成“前景”,老街煥發新生。
做實產業文章,彰顯振興本色
對標游客需求,精準設計,把“風景”變成“產業”,把“文化”變成“資產”,不斷釋放鄉村旅游溫度,扮靚振興風景。
專注美食產業,打造文旅“新特色”。近年來,鎮江市丹徒區寶堰鎮寶堰村致力打造“尋味至寶堰”美食品牌,以寶堰文化美食為核心,推動餐飲業、娛樂業、旅游業等跨界融合、多元發展。推進大成漁業二期、萬科高效農業等高品質高效益農業項目,實施“水八鮮”“寶堰面”等數十種地產美食的品牌化建設,以“推介寶堰美食文化+組織游客下鄉體驗”的城鄉聯動模式,連續舉辦五屆美食節,擴大了寶堰美食影響力,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的特色名片。
堅持IP強化,繪就文旅“新畫卷”。句容丁莊村是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聞名的葡萄產業村。近年來,丁莊村堅持強化葡萄文化IP,緊扣“鄉土風情、鄉村風格、生態特色”主題,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創新“合作聯社+公司”組織管理模式,組織專業團隊操盤運營、開發和品牌推廣;實行“品種育苗、技術指導、生產資料、質量標準、品牌銷售”等五個“統一”管理,實現從“賣葡萄”跨入“賣標準”“賣品牌”的轉變;打造葡萄相關新業態旅游產品,使得丁莊村由葡萄種植園區逐漸轉變為休閑旅游景區,用葡萄IP繪就了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