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鹽城濱海縣在沿海工業園金暉項目建設現場,舉行全縣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暨鹽城金暉電池電解液項目開工典禮,集中開工項目17個,協議總投資72.5億元。此次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涉及新材料、新能源、農業科技、智能制造等領域,這些項目的實施,將對濱海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層次起到重要作用。
工業是國民經濟命脈,工業穩則經濟穩。濱海擁有打造長三角北翼現代化大工業基地、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的優越條件。市委、市政府聚力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決策部署,更是濱海實現換道超越的重大機遇。今年以來,濱海聚焦“向海發展”主攻方向,樹牢“換道超越”思維理念,昂揚“逢旗必奪”雄心壯志,全面推動工業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著力打造綠色產業地標、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綠色低碳園區,帶動全縣經濟結構整體優化、迭代升級,全力打造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全縣一季度新簽約、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分別為39個、28個、10個,創歷史新高。
(資料圖片)
項目推進啟動“強引擎”
濱海“新春第一會”組織召開全縣“工業強縣”推進大會;實施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年”行動,提出全年完成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650億元、新增規模工業企業80家以上的目標;開展“招商引資提質增效年”活動,確保全年新簽約、新開工、新竣工超億元工業項目100個、70個、50個以上;開展“科技創新提升年”活動,組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企業研發能力、創新平臺載體質效、產學研合作、創新創業生態五大提升行動……機遇稍縱即逝,唯有搶先抓早才能快人一步、勝人一籌。
項目是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強力引擎,統籌謀劃、敢于創新,才能激發蓬勃向上的發展活力。濱海全縣上下堅定向海圖強方向,全面加快項目建設,沿海綠色能源、綠能裝備制造、動力電池、新材料、現代物流五大產業發展脈絡更加清晰,發展根基持續夯實,全縣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迭代升級,重大項目紛紛落地,在建項目快馬加鞭。去年以來,146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79.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1億美元;“三項清理”盤活土地2077畝,新建標準廠房86.5萬平方米;新增“四上”企業250家、全市第三。
記者在江蘇坤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裝配車間看到,各生產線全部滿負荷運行,身著藍色工服的員工正在各自崗位緊張忙碌著。隨著設備不停運轉,一臺臺煮蛋器、咖啡機、慢燉鍋在流水線上經過組裝、檢測、裝箱后順利下線,車間內井然有序。“我們從大年初八復工,目前裝配車間8條生產線全部滿負荷生產,正在不斷加大技改擴能和員工招聘力度,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落地濱海,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公司總經理錢世生向記者介紹道。
重大項目是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最近,省發改委正式印發《2023年省重大項目清單》,全省共安排實施項目220個、儲備項目45個,年度計劃投資5670億元,濱海縣有7個項目列入2023年省重大項目清單,總投資約51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8億元,數量、體量均列全市第一。
招商引資吹響“沖鋒號”1月1日,濱海隆重舉行元旦項目集中開工活動,集中開工18個項目,協議總投資85.72億元;1月10日,總投資30億元的海力海上風電裝備制造項目開工,這是該縣招商引資成果的充分展示,也是起步沖刺“開門紅”的堅定行動;1月28日,濱海召開“工業強縣”推進大會,為招商出征代表單位授旗,宣布招商出征,要求全縣上下以沖刺的奮斗姿態,迅速掀起大抓工業、大抓項目的熱潮。
一項接一項重大項目的開工,充分體現濱海縣委、縣政府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力以赴抓項目的決心,正式拉開了2023年濱海縣招商引資的序幕,吹響了新一輪招商引資“沖鋒號”。今年以來,濱海縣以“拼”的激情、“干”的勁頭、“快”的節奏,建強招商隊伍,創新招商方式,注重以商引商,拓展境外招商,著力提升招商實效,增強工業經濟后勁。
“全縣上下要堅持‘項目為王’不動搖,以更大決心招大引強,以更大力度培大育強,以起步就是沖刺的奮斗姿態,迅速掀起大抓工業、大抓項目的熱潮。”在濱海“工業強縣”推進大會上,縣委書記、縣長吳啟標說。濱海創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實效,全面吹響“工業強縣”號角,打造一支能吃苦、能成事的專業化招商隊伍,在高效服務推進現有產業項目的同時,接續攻堅項目招引,增強工業經濟后勁。
營商環境構筑“硬支撐”
營商環境是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濱海縣堅持把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辦實事、解難題,持續造濃親商安商氛圍,努力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的經濟發展軟環境。
“‘省42條’和‘市56條’推動經濟運行率先好轉若干政策出臺后,我們以響鼓重槌、滿弓上弦的奮進之勢,抓落實、優服務,營造濃厚親商扶商氛圍,努力以真招實招賦能發展,以‘真金白銀’助企惠企。”濱海縣工信局負責人高亞國表示,該縣依托“企業大走訪”活動,組織人員上門宣講惠企政策,現場解答疑難問題。同時,按照“環節最少、材料最簡、時限最短”原則,設定免申即享方案,對項目類獎補優化申報流程、精簡申報環節、縮短審核時限,降低企業項目申報成本。
江蘇蘇鹽閥門集團常務副總經理王寅告訴記者:“‘市56條’措施的出臺對企業來說非常有利,特別是其中的金融政策,既有貸款方面補助,也有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獎勵,增強了我們發展壯大的底氣。”濱海提升為企服務效能,增強經濟發展活力,以云一機、綠島智造為主導的機械制造,以矽潤、坤歌為牽引的電子信息,以普信、美康為代表的原料藥等百億級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
項目建設不斷檔,要素保障是關鍵。濱海縣結合實際創新工作舉措,強服務、優政策、解難題,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前不久,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獲評安全風險等級D類化工園區,安全管理體系日益健全。濱海縣行政審批局負責人鄭國勝告訴記者,“在全縣不斷完善營商硬件的基礎上,我們奮力做好營商軟環境服務,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建強幫辦代辦服務專班,在全市率先設立辦不成事反映專窗,全力打響‘濱不難’服務品牌,推動重大項目審批時間進一步壓降,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成功入選‘2022年度縣域營商環境經典案例’,以高分成績位列‘2022年度縣市高質量發展百家典范’及‘2022年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