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鹽城農業農村體量全省最大,是長三角中心區唯一農業總產值超千億元的城市。當前,全市正錨定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目標,強力推進重點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增強農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性,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東臺市東臺鎮興房村地處城東新區東郊,是一個傳統農業村莊。近年來,村黨總支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通過土地流轉改變了村莊舊模樣。春來萬物蘇,春食百味鮮。在該鎮歐美尚高效農業示范園,500畝果蔬聯棟大棚蔚為壯觀。
東臺鎮歐美尚高效農業示范園負責人 王世平:“這個胡椒長勢還可以,就是要把底下的枝整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歐美尚青椒大棚內,農業園負責人王世平正叮囑工作人員做好青椒管護,確保按期供應。據了解,總投資2000萬元的歐美尚高效農業示范園項目,是2018年土地流轉引進項目。該項目全年種植各類經濟作物,致力打造成為集果蔬種植、觀光體驗、冷鏈物流、現代農業技術展示為一體的綜合高效農業示范園,并帶動周邊村民就業致富。
東臺鎮歐美尚高效農業示范園負責人 王世平:“我們帶動周邊農戶一起種植,我們包放種、包銷售,周邊農戶比較有積極性。通過我們的銷售渠道,他們也放心種,也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數年間,興房村這個傳統農業村莊靠土地流轉引進現代高效農業,找到了帶領村民致富的“金鑰匙”,趟出了鄉村振興的“好路子”。當前,該村因勢利導推出《2023年-2025年土地流轉方案》,通過每年新增土地流轉400畝,集體剩溢10萬元,激活鄉村振興“源頭活水”。
東臺鎮興房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房華:“我村通過‘黨建+合作社’模式共流轉土地1800畝,發揮特經種植業黨支部和荷仁豆黨支部作用,在歐美尚農業園的帶領之下,大力發展特經種植行業。”
讓土地“生金”,讓農村成為一片希望的田野。射陽縣四明鎮是全國有名的食用菌之鄉,從事食用菌栽培已有40多年歷史。最近幾天,該鎮的平菇迎來了新一輪的收獲季,種植戶們忙著采收、打包、銷售,一派繁忙的景象。
江蘇夢之誠菇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清沛:“我們現在的規模從原來的80個棚子現在增加到135個棚,每年可以生產出300萬個袋子(菌棒),銷售向上海、常州、還有鹽城三個點出。”
隨著平菇產業在四明鎮落地生根,也為當地村民撐起了一把把“致富傘”。去年11月,“射陽平菇”獲平菇類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射陽縣四明鎮農業農村局局長 夏文成:“下一步,我們將抓住射陽平菇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的契機,制定好射陽平菇相關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促進我鎮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
加快產業發展是實現穩中求進、穩中優進的現實支撐。近年來,我市重點優化優質糧油、綠色蔬菜、經濟林果、規模生豬、現代禽業、特色水產等6條農業全產業鏈,謀劃布局海洋生物產業鏈,加速打造農業現代化的強勁引擎。一季度,全市農業全產業鏈規上企業實現開票銷售132.57億元、同比增長12.11%。其中:糧油果蔬實現開票銷售92.24億元、同比增長2.25%;肉制品實現開票銷售35.2億元、同比增長53.56%;海洋生物產業鏈實現開票銷售5.13億元、同比增長0.26%。休閑農業發展加快復蘇,實現休閑農業綜合收入81.84億元、同比增長15.75%,接待游客1893.48萬人、同比增長26.4%。放眼今日,鹽阜大地廣袤的鄉村正煥發出勃勃生機,一幅生機盎然的鄉村振興畫卷也正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朱 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