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周函 通訊員 吳迪)消化內鏡“助攻”,從食道向肺部腫瘤注射酒精,瘤體被“灌醉”后脫水壞死,病灶顯著縮小。蘇大附二院消化內科團隊探索技術路徑,為治療藏匿深處的肺結節提供了新思路。近日,該例手術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消化內鏡》(GIE)上首次發表,獲得了業內權威專家的認可。
57歲的張女士三年前在蘇大附二院被確診為晚期肺癌,接受靶向治療和化療后,今年復查時,肺部的病變再次擴大。針對張女士的病情,為避免發生二次傷害,醫院多學科專家細致討論,最終根據腫瘤和食道相鄰的特點,決定由消化內科主任胡端敏實施超聲內鏡引導下的乙醇消融治療方案。
隨即,胡端敏和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吳偉使用直徑0.7毫米的穿刺針緩慢刺入病灶中央,注射10毫升無水乙醇。注射完成后,在腫瘤內部可見明顯的云霧狀回聲,說明無水乙醇已經準確抵達腫瘤中央并實現消融效果。手術全程僅耗時5分鐘,因未經體表穿刺,術后患者無疼痛等不適。術后一個月,影像檢查顯示,張女士肺部病變較之前明顯縮小。胡端敏說,這項技術路徑的探索,將為治療定位困難的肺結節提供新的選擇,也將使更多晚期肺癌姑息治療的患者獲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