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目前所在的地方位于里運河和大運河交匯處。這個廣場叫燈塔廣場,塔高36米。”
“河里那條船有多長?”
(資料圖)
“70多米!這條船能裝載1500多噸貨物。如果一輛貨車裝載10噸貨物,那么這船貨物需要多少輛貨車才能裝完?”
“150輛!”
“對!這就是航運的優勢,運量大、成本低,還綠色環保。”
4月6日上午,在燈塔廣場,淮安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潘偉明深入淺出的講授,激發淮安市承恩小學五(2)班和五(6)班同學的好奇心。
同學們紛紛提問,潘偉明耐心解答。天空飄落絲絲細雨,落在河面上,融入千年不息的運河中。燈塔融合著楚漢文化和現代建筑元素,石燈籠古色古香,地浮雕展現著淮安漕運歷史……燈塔廣場展現的淮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浸潤著顆顆童心。
“燈塔廣場以前只有一個航標,主要服務于船民安全航行。在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中,我們把燈塔的航運功能與地方文化,還有船民、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結合在一起,形成現在的燈塔廣場。在欣賞燈塔廣場的同時,同學們也要了解淮安的運河文化、漕運文化,保護好大運河,宣傳好大運河。”潘偉明娓娓道來,同學們聽得很認真。
以燈塔廣場為坐標,我們可以看到大運河畔許多網紅打卡地。高36米的燈塔與亞洲規模最大的水上立交工程淮安水利樞紐隔河相對,附近是仿若世外桃源的“生態綠島”匯行廣場。從燈塔廣場沿大運河向淮安運河大橋方向前行,一路上煙雨蒙蒙。在淮安區交通港務處碼頭舊址,黝黑的巨大船錨矗立在運河邊,寄托著港務工作者的感情,也給予過往船民親切感和安全感。黃碼大橋下的體育公園里,巨大的橋墩上書寫著《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四大名著的相關內容。點綴著馬車、貨船、手推車等雕塑的舟陸廣場、淮鹽廣場,再現當年淮安作為漕運樞紐“南船北馬、九省通衢”的歷史盛況。
繼續向前走,兩架橘紅色的門吊站立在運河畔,訴說著東港體育公園的前生今世。東港體育公園位于京杭運河北岸、通甫路大運河橋下,劃分有文化展示區、生態休閑區、中心活動區、管理服務區、活力運動區、游覽活動區、濱水觀光區,設置有濱水步道、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兒童游樂園。東港體育公園的前身為東港碼頭。碼頭在生產經營中,產生的揚塵、噪音對周邊小區和單位造成很大影響。在東港碼頭改造過程中,交通運輸部門從便民、利民、惠民的角度出發,本著“破立并舉、疏堵結合”的原則,一方面將東港碼頭的碼頭功能轉移到黃碼港,另一方面將東港碼頭改造成東港體育公園,便于居民鍛煉休閑。“碼頭用來裝載貨物的門吊沒有拆除,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作為歷史記憶留存。”潘偉明介紹,東港體育公園同時建有應急保障中心,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第一時間應急處置。“我們還設置了預留功能,當京杭運河疊加旅游功能時,東港體育公園可以作為游船碼頭停靠點。”
一個個網紅打卡地,充分彰顯著淮安千年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而把這些景觀串起來的,是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建設工作。2019年10月,我市與省交通運輸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該示范區是我省交通強國建設十大樣板之一。京杭運河淮安船閘至九龍湖公園段長約16公里,被列為全省4個示范段之一。2021年,我市全面啟動京杭運河淮安段全線綜合整治,將京杭運河淮安段全線61.8公里與示范段同步實施、同標準提升改造。
“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是交通運輸部門響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舉措,圍繞船暢、水清、岸綠、景美四個目標,我們著力從環境綜合整治、航道功能提升、景觀打造、污染防治等方面進行推進。”潘偉明告訴記者,2021年底,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建設全面完成;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目前正在進行航道及港口等水工部分施工,將于今年底基本完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