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今天(4月22日)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我是紫金草朗讀者”誦讀活動,5篇誦讀文本有見證者日記,有親歷者口述,也有直抒胸臆的詩歌。南京學子、紫金草志愿者、和平宣講小使者傾情誦讀,用聲音守護歷史記憶,表達和平心愿。
青年學子深情誦讀,向世界傳遞和平祈愿
(資料圖)
上午9時,撞響和平大鐘儀式在紀念館公祭廣場舉行。6名南京青少年代表共同撞響和平大鐘,鐘聲久久回蕩在廣場上空,它時刻警示人們:銘記歷史記憶、守護歷史真相。
“江東門,你的鐘聲在講述昨天的苦難;江東門,你的鐘聲在警醒今天的世人……”抑揚頓挫的誦讀聲響徹紀念館國家公祭廣場。在名為“古城的災難”的組合雕塑前,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的同學們朗誦馮亦同撰寫的詩歌《江東門的鐘聲》。
“在得知自己參與誦讀后,我搜集了一些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史料,其中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口述經歷讓我感觸很深。”學生林典說,越了解這段歷史,越感到戰爭的殘酷、和平的珍貴。
在紀念館悼念廣場西側矗立著張純如銅像。伴隨著舒緩悠揚的小提琴聲,南京傳媒學院大學生孫昕怡在張純如銅像旁朗讀華裔作家張純如女士撰寫的《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書中的篇章。孫昕怡說:“兩年前我誦讀《和平宣言》時更多的是悲憤之情。如今,我對這段歷史與和平發展有了更深的理解。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更好地維護和平。”
志愿者誦讀見證者日記,感受國際義士心路歷程
步入展廳,國際志愿者Mark和社會志愿者李國榮在魏特琳雕像前誦讀《魏特琳日記》選段,志愿者張繼軍和傅云生在拉貝塑像前朗誦《拉貝日記》選段,緬懷拉貝、魏特琳等國際友人為南京難民所做的貢獻,共同守望世界和平。
為了朗讀好日記,他們閱讀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Mark來自俄羅斯,目前在東南大學讀書,今天是他第三次來到紀念館做志愿服務,他用英文朗誦《魏特琳日記》選段,“魏特琳女士很偉大,她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
“《魏特琳日記》不僅是魏特琳女士的內心獨白,更是歷史的見證。我們希望用聲音再現魏特琳女士的悲喜哀樂,展現她的大義凜然,表達她的焦慮和無奈。用聲音告訴世界南京大屠殺歷史,呼吁大家珍愛和平。”李國榮說。
“我們有義務傳播南京大屠殺歷史,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世界記憶。我希望用最有溫度的聲音傳播歷史,傳播和平理念。”張繼軍說。
童聲傳頌和平呼聲,傳播歷史與文化
在紀念館和平廣場的紫金草花園里,矗立著象征和平的“紫金花女孩”銅像。“古城墻下的二月蘭,朱雀橋邊的野草花,當紅梅遭凌辱、雪松被虐殺,是你,不屈的根須,托起寒夜里墜落的星光……”來自芳草園小學朗誦團的和平宣講小使者在“紫金花女孩”銅像旁朗誦馮亦同所作的《紫金花》。稚嫩的童聲穿過歷史煙云,驅散黑暗與苦難。
紀念館是連接歷史與觀眾的橋梁,紀念館教育服務部教育專員許晶晶介紹,以世界讀書日為契機開展誦讀活動,進一步激發紀念館的教育功能,“在參與的人員當中,比如說小學生、中學生,還有大學生外籍人士,我們的紫金草志愿者,他們在朗讀的過程當中也同時受到了教育和啟迪。我們將朗讀的形式融入到場館的情境當中,使進館的觀眾在沉浸當中穿越歷史走進歷史,用這種方式來提醒人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江蘇新聞廣播/顧倩穎 編輯/汪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