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館中,有一群醫護志愿者,他們是江蘇省人民醫院的醫生和醫護人員,線上線下問診、開通就醫綠色通道、提供應急診療……他們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老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資料圖)
今天下午,“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健康呵護志愿服務總結表彰會暨第四輪幸存者健康呵護服務啟動儀式”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婦幼分院舉行。
紀念館和省人醫為優秀志愿者頒獎
幸存者后代黃興華為服務隊贈予錦旗
158人次、596小時,服務隊已完成3輪健康呵護
2018年11月,紀念館、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與江蘇省人民醫院成立了“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健康呵護服務隊”。省人民醫院紀委書記薛明新表示:“目前服務隊已完成三輪志愿服務活動,每輪都在前一輪基礎上進行改進,形成了專科化、精準化、動態化的志愿服務品牌項目。”
據悉,服務隊在“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全國賽”和“第三屆全省(江蘇省)衛生健康行業青年志愿服務項目比賽”中均獲得了金獎。
紀念館為服務隊頒發“感謝狀”
幸存者老人住在南京各區縣及句容、徐州等地,服務隊根據老人的家庭住址,每隔半個月便安排1至3個小組攜帶相關檢查物品,上門為幸存者提供身體檢查和健康咨詢。服務隊還為每位訪視過的幸存者建立《健康呵護訪視記錄單》,長期動態地掌握老人的整體健康狀況。
4年來,服務隊共完成3輪上門訪視活動,累計志愿服務158人次,共計596小時,填寫“健康呵護訪視記錄單”135份,建立“幸存者健康檔案”101份。
今天,幸存者艾義英老人和她的兒子黃興華來到儀式現場,黃興華說:“醫護人員定期上門為母親測血壓、量血糖,在用藥、飲食、保健等方面進行指導,為母親提供治療和照顧。我們全家都非常感動。”
綠色通道、無障礙就醫,為老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為了給幸存者老人看病就醫住院提供更多便捷,服務隊為在省人醫就醫的幸存者老人提供綠色通道、優先就診、優先住院等服務。服務隊還會調出健康檔案提供給醫生,讓醫生了解老人的既往病史。
蔡麗華老人給志愿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時光,服務隊盡可能地為她提供無微不至的幫助。戴榮說:“奶奶長期以來飽受腦梗、高血壓、房顫等疾病的折磨,我們根據動態隨訪結果及時調整用藥。奶奶來醫院檢查時,我們全程陪護。”
蔡麗華老人向服務隊送去錦旗
省人醫婦幼分院心內科副主任唐春平表示:“我們會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好,同時歡迎更多人加入我們,為關愛幸存者老人貢獻一份力量。”
防疫進入新階段后,為老人全力協助醫療服務
在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的一個多月中,服務隊全天候保持電話暢通,累計詢訪幸存者及家屬437次。針對各大醫院診療壓力陡增的情況,服務隊協調醫生線上線下雙問診。
省人民醫院婦幼分院紀委書記李偉介紹,去年12月接到程文英老人需要急診就醫的消息后,立即聯系本部總值班進行溝通與安排,“我們為老人預留了觀察床位,盡可能提供優先就診。在就診過程中一直和老人家屬保持聯系,了解老人就診情況。”
第四輪服務啟動,將建立小組負責制
據悉,第四輪幸存者健康呵護服務將建立小組負責制,根據地點人數共劃分4組,每小組6-8人,每季度各小組完成一輪訪視,并按時完成回訪。
“我們制定了今年的推進計劃,幸存者老人分組已完成,各小組組隊正在進行中。計劃于今年5月至7月完成第四輪服務,8至10月第五輪服務。”戴榮說。
紀念館文物部主任、協會副秘書長艾德林表示:“關愛呵護幸存者老人,體現了紀念館對維護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傳承幸存者歷史記憶的決心。紀念館將繼續與省人醫加強合作,為幸存者老人提供健康呵護服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