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深化推進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是加快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不斷加大鄉村公共空間治理力度,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多角度、多途徑探索發展模式,賦能鄉村振興。
在古清口辣樹村辣椒產業園里,工人們正忙著采摘成熟的青椒,這批青椒即將銷往本地和上海、南京等大型農貿市場,增收的同時也帶動村民就業。就在兩年前,這個產業園還是一片空閑的農田,自鄉村公共空間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古清口街道通過土地流轉新增產業建設,丈量溢出土地開發,精準施策,盤活資源,加速推動鄉村蛻變。
“村里通過對原本是溝渠路的11畝地進行整合利用,打造了辣椒產業園項目,每年可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160萬元,帶動村民就業60余人,并輻射帶動周邊集鎮辣椒種植業發展,打造古清口特色辣椒品牌。”古清口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金建兵說。
面對一些群眾的不理解不支持,古清口街道通過村廣播、黨群議事會、黨員群眾代表座談會等方式,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激發群眾參與熱情,讓群眾從“圍觀者”變為“參與者”。
村民告訴記者:“一開始我們都不知道公共空間是什么,但是看到村里把閑置的土地都利用了起來,把一座座辣椒大棚蓋了起來,我們才知道村里是一心一意地為我們農民著想。”還有人說:“開展空間治理,村里的道路、地塊都變得整齊劃一了,村里也變得干凈整潔了,大家才明白,村里的公共空間是屬于大家共有的,侵占的田地、道路,到頭來損害的是大家的利益。”
在鄉村空間治理范圍內,南陳集鎮積極探索人居環境“宜居宜業”,精心打造規劃發展村莊、鎮區、頭堡特色田園鄉村“三塊樣板”。堅持可實施、可落地,突出有品位、有深度,高標準、高質量推動規劃設計、農房建設等工程。
南陳集鎮二級主任科員王硯靜說:“通過勸導工作,讓在城鎮有房子的村民拿錢,沒有房子的或有戀鄉情節不愿離開的老年人,讓他們搬入我們保留的村莊。同時對整個村莊進行提升改造,將基礎設施提高,整個村莊的環境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經過不斷地深化創新,“宜居宜業”已是南陳集鎮的常態化工作,該鎮預計圍繞“一環一帶”整村推進廁所革命,統籌實施生活污水治理和水系連通工程,整治河道15公里,打造省級綠美村莊1個、現代和美村莊5個。
“我們深入細致宣傳動員,講清講透搬遷政策和標準;先易后難,分批施策,穩妥有序推進農戶搬遷;堅持一般矛盾快速調處、重大難題會辦解決,營造和諧穩定的搬遷環境。”南陳集鎮副鎮長陳文文表示。
下一步,淮陰區將繼續緊盯關鍵、聚焦重點,落實“周下沉、月通報、季考核、年評比”工作機制,建立問題清單、細化工作舉措、強化督查問效,全力推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美“面子”富“里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