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緊緊圍繞“全國百強區、全國百強高新區”創建目標和鄉村振興主題主線,扎實做好特色產業培育、公共空間治理、“三級先導”建設、村集體經濟增收等各項工作,高質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成功入選省級農業現代化先行區創建名單,農業農村工作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奮進態勢。
(資料圖片)
老品牌煥發“新活力”
丁集鎮作為淮安市黃瓜主產地,擁有30多年的種植歷史,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形成了一定規模和品牌效應。2019年11月,丁集鎮打造黃瓜產業示范基地,通過樹品牌、強科技、促融合三張牌,推動黃瓜產業提質升級。如今,丁集鎮以黃瓜為主導的果蔬種植面積8700余畝,全鎮黃瓜年產量可超過16萬噸,產值超過4.8億元。
現在的產業園已經打造成了產學研相結合、黃瓜育繁種推一體化全產業鏈發展的示范基地。“整個園區我們采取的是專業化種植、企業化管理、市場化服務的運作模式,天津黃瓜研究所、省農科院和揚州大學等科研院校提供技術支持,恒晟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鎮屬狀元里農業公司提供品牌打造、市場營銷等各類服務。”淮安市恒晟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炳坤介紹道。
黃瓜產業的蓬勃發展,讓農民的“錢袋子”更鼓,撐起了小康致富夢。瓜農李家錄正是“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的受益者之一。4月11日上午,記者在基地見到李家錄的時候,他正在忙著裝貨打包,忙得不亦樂乎,“這一筐50斤,一天能摘滿100筐。我個人承包了22畝大棚,由有經驗的團隊帶著干,明確了方向,收入比以前翻了幾番,年收入超過20萬元。”
老土地種出“新花樣”
高家堰鎮高堰村天賜福綠色蔬菜基地里,數百畝西蘭花和紫甘藍長勢喜人,農戶們正忙著除草,一派繁忙景象。“西蘭花、紫甘藍種植簡單,產量高、價格好,紫甘藍一季畝產達到7000斤左右,西蘭花正常畝產也達2200斤左右。”基地負責人錢月軍說。
2021年,高堰村招引淮安天賜福綠色蔬菜有限公司鄉賢錢月軍返鄉創業,公司在高堰村3組、7組流轉土地共1200畝種植紫甘藍、西蘭花,打造特色蔬菜種植基地。錢月軍告訴記者,通過公共空間治理,將“小田變大田”,并通過高標準農田治理提升了種植基礎設施,不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經營水平,還促進農田增效、紫甘藍增產。
高堰村村民吳玉珍家里12畝多的農田全都流轉給了蔬菜基地,每年可以按時拿到土地租金9600元,除此之外,她自己到基地干活,每天工資80元,一個月就有2000多元,一年下來,工資加租金就有3萬多元收入。
“蔬菜基地的投入使用,當年就實現了村集體增收6萬元左右,而且可以帶動我們村里70至100人就業。通過‘土地流轉+基地打工’的模式,實現了土地價值和勞動力成本的雙收益,激發了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高堰村黨總支書記江海軍表示。
“新業態”點亮“新消費”
走進“牛牛樂園”主題園區,只見一方開闊的碧綠草坪上,支起了帳篷和天幕,折疊桌椅上擺滿了水果和零食,整個園區栽植紫薇、櫻花、巨紫荊、繡球等各類經濟苗木7萬余株。這個探趣打卡的寶藏地,坐落在高家堰鎮高堰村、十堡村,占地約2000畝,擁有兩條科幻景觀和影視體驗區、創意集市區、親子樂園區、科普研學區、農事體驗區、國防軍事體驗區六個核心片區,集繽紛康養林、民宿、文旅項目、田園綜合體、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等為一體。“目前景區星空宿營基地、游客服務中心、大灶臺、創意集市、喊泉、叢林卡丁車、繡球花海、兒童體能樂園、真人CS及萌寵樂園正在試運營階段。”項目建設負責人馬威介紹說,“園區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創巧妙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網紅打卡點。”
旅游熱,得益于供給新。近年來,淮陰區搶抓旅游消費強勁復蘇的契機,持續創新旅游產品、業態和模式,推動旅游與多產業融合發展,從單一景點觀光向深度體驗度假轉型。作為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十四五”時期的重點項目,“牛牛樂園”農文旅項目既是“引力場”,又是“新地標”,無論是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指數,還是引領消費升級、推動“農業+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都將成為淮陰區縱深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生動實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