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醫療保障是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來,淮安積極改革創新,群策群力,穩步提高醫保待遇水平、拓展便捷醫保服務網,多措并舉,持續釋放醫保政策紅利,不斷提升參保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據統計,2022年,淮安醫保基金監管、支付方式改革、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等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截至2022年末,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494.1萬人,參保率達98.5%,職工基本醫保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別為85.6%和70.5%。
高位推動。淮安出臺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推進醫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建立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創新推出業務“全市通辦”,規范打造“15分鐘醫保服務圈”,全省率先建立“智慧醫保”管理服務中心,全省首家上線醫保參保征繳和業財一體化功能,全省率先使用醫保電子處方流轉平臺。
精準施策。建立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調整優化職工醫保市內待遇、完善新生兒參保等有關政策,推動醫保待遇更加公平適度、更可持續。建立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推動門診保障由個人積累模式向社會互助共濟模式轉變,提高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待遇。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完善大病保險制度,加強重大疾病政策銜接,年均醫療救助困難群眾達111.8萬人次,醫保基金支出超2億元。積極推廣“江蘇醫惠保1號”普惠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產品,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醫療需求保障水平。
改革賦能。強力推進國家付費示范點建設,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實現統籌地區、醫療機構、病種分組、醫保基金“四個全覆蓋”。完善精準支付,倒逼醫療機構提升病案質量,醫療機構病案不完整清單、不合理主診斷同比明顯下降。選育典型,積極打造省級DIP改革示范聯系點,淮安2家三甲醫院被納入省聯系點。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和基層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推動分級診療,基層病種擴圍至40種。全面落實國家和省藥品醫用耗材集采,各類國家、省級集采品種落地價格平均降幅最高達82%,累計減輕群眾醫療費用支出8億元。推進公立醫院藥品醫用耗材陽光采購,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網采率超95%,遠高于省定目標。全市32家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順利通過市級藥品醫用耗材陽光采購專項督查,9家三級醫療機構以較高的數據質量獲省級督查肯定。
服務出實效。推進“15分鐘醫保服務圈”建設,推出“醫保紅色驛站”“醫保主題公園”“醫保便民專車”等特色服務,建成省級示范縣區2個、鎮街醫保服務站103個,累計建成村居醫保服務點1551個,辦理業務近14.8萬件。堅持市縣同權、市域一體,打破參保地或注冊地限制,明確37項“全市通辦”業務,市縣兩級經辦機構“全市通辦”業務年辦件量達5.6萬件。搭建“智慧醫保”平臺,推進參保征繳功能一體化上線,推動32項清單“網上辦”、20項清單“掌上辦”、7項清單“自助辦”,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經辦、同質服務。持續優化異地就醫備案程序,全面推行承諾制先行備案,全省第三家開通部分門診慢特病跨省直接結算,2022年,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醫保基金支付超11億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