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靖江市“十四五”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主要成效專場新聞發布會舉行,靖江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衛健委聚焦“環境有改善”,介紹“十四五”以來的重點舉措、亮點特色和工作成效。
(相關資料圖)
多措并舉
擦亮“好生態”底色
6月的靖江,處處生機盎然:音樂花海廣場、十圩港景觀帶景色宜人,東線第一帆紀念公園、戲魚墩公園內鳥語花香……近年來,靖江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先后完成電鍍集中區、馬洲島生物多樣性保護觀測站、“清爽靖江”環保體驗館等一系列重點工程建設,沿江生態修復示范段獲評首批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典型,地表水環境質量躍居全省縣級市第一,成功創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環保理念漸入人心。
在治污截污層面,靖江市開展工業廢水、涉危涉重、汽車維修、大氣協同管控等專項執法行動,開展生態空間保護區域“天地雙眼”排查監管,及時核實整改疑似問題,形成問題清單,督促企業整改,兩年來,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322件,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204件。去年以來,依托剛建成的靖江市馬洲島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觀測站,初步建成全市范圍“一站六點”觀測體系。未來,靖江市將持續深化構建涵蓋靖江52.3公里長江岸線、水陸統籌、“天地空”一體化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觀測體系,為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紅線監管以及濕地生態恢復與重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數據和關鍵支撐。
持續攻堅
還藍天碧水于民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關鍵離不開“水、土壤、大氣”三大要素。
一直以來,靖江市堅持匯力治水,高標準推進“凈水質”工程,完善城區河道疏浚提質工程,對150家涉工業廢水企業實施“五規范”整治,在39條通江河道、十圩港水系及城區河道安裝水質自動監測站,省考以上10個斷面水質達標率和優Ⅲ比例100%,2022年縣市級地表水環境質量全省第一。
聚焦“提氣質”,靖江市采用“無人機飛航+車載走航”模式,對VOCS、臭氧、顆粒物等污染物進行溯源,建成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大氣監測微站,推進“潔凈城市”攻堅行動,擴大劃定煙花爆竹禁放區,新增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高排放機動車禁行區、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用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在土壤污染防治層面,靖江市建成危廢收集貯存“工業綠島”,開展高風險遺留地塊調查、重點單位簽訂土壤污染責任狀和周邊土壤及地下水監測、危險廢物處置專項整治,小微企業危廢收集信息化平臺進入實質化運行,大大降低危廢超期貯存風險隱患。全市農村49224農戶用上了污水處理設備,新增垃圾分類省級達標小區37個、試點鎮1個,生態宜居畫卷正徐徐展開。
久久為功
打造“最美濱江都市”
城市宜居程度與生態環境、民生幸福息息相關。近年來,市住建局緊扣美麗宜居發展主題持續攻堅,排定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兩年來,全市累計改造65個老舊小區,改造面積63.8萬平方米,惠及戶數5198戶,投資4.72億元。
今年,靖江市計劃改造38個老舊小區,涉及2586戶。接下來,市住建局將從需求端系統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落實一區一案,全力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有機協調靖城街道、城南辦事處、城北園區等屬地,圍繞“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改造目標,統籌推進小區飛線整治、雨污分流(含陽臺污水收集)、道路維修整治、非機動車充電設施安裝、小區周邊停車位增設、生活垃圾分類等項目,支持實施加裝電梯、屋頂及外墻修漏、樓道維修、外墻空調位整治、增設無障礙設施、適老設施,同步改造消防、安保、垃圾分類等設施。
市住建局將進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持續關注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加強對住房質量的管理和配套設施的完善,實現老百姓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安居夢,為打造“清爽靖江”、建設“最美濱江都市”目標而接續奮斗。
(來源:靖江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