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姑蘇城,半部江南詩,作為全國唯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蘇州古城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珍藏著歷史。傳承著記憶,是江南文化發展傳承與延續的重要載體。
攝影:張朝陽
(資料圖片)
古城保護,功在鍥而不舍;文脈綿延,要在固本開新。蘇州致力“產城人文”深度融合,以城市更新讓“活的古城”煥發新機,讓“住在古城”成為情懷,以產業蝶變讓“業在古城”彰顯價值。
▏固本開新,“白發古城”煥發新生機▕
古建老宅是古城的一張響亮名片,也是展示江南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近年來,保護區、姑蘇區始終堅持傳承與活化并舉,讓古建老宅“活”出新的精彩。
今年,總投資近120億元的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提升工程正式啟動,在古建老宅保護和活化利用方面,將開展江蘇按察使署舊址文物本體修繕、金城新村保護修繕及改造更新工程、章太炎故居保護修繕工程等項目,推動古城保護更新發展。
江蘇按察使署舊址文物本體修繕項目效果圖
金城新村保護修繕及改造更新工程效果圖
章太炎故居保護修繕工程效果圖
不僅如此,蘇州正努力把一座韻味無窮、活力無限的世界級歷史文化名城留給人民、帶向未來,不斷加快數字古城建設,一座"數字孿生古城"正在誕生。
蘇州深化實施“古城細胞解剖工程”,為古城里的每一處歷史遺存辦一張“身份證”。
“古城細胞解剖工程”是一項將古城的各類傳統民居建筑看作構成古城結構的“基本細胞”,以街坊為單元,對建筑主體和環境信息開展的專項調查,力爭2025年實現蘇州歷史城區范圍全覆蓋。
蘇州堅持數字賦能,建設CIM+“數字孿生古城”,加快古城全要素數字化,3D古城得到立體式真實還原,讓足不出戶“云游”古城變成現實。
登錄“蘇周到”App的“數字古城”,即可深度體驗高度還原的園林景觀
▏業態煥新,激發古城發展新活力▕
蘇州一處處古建老宅被激活,也為古城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的發展空間,成為古城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新探索。
蘇州推動古城“文化+科技+產業+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打造數字創意和高技術服務產業創新集群。
目前,古城已有文化創意產業園18家,入駐企業近千家。十年來,已有數十處古建獲得修繕,并成為傳統文化展示場館、企業經營場所、高端酒店等。
桃花塢文化創意產業園效果圖
500多年前翰墨飄香的桃花庵,60年前機器轟鳴的絲織廠,如今已變身蓬勃發展的桃花塢文化創意產業園;原先生活條件差、安全隱患大的中張家巷29號,經修繕租給一家企業用于辦公,頭一年就實現稅收1.2億元……蘇州古建老宅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中張家巷29號修繕保護工程展廳
保護古建老宅,通過修繕讓它們“存活”,并將新的產業、業態和城市功能“裝”進來,蘇州古建老宅才能真正地“活”起來。
▏提升綜合能級,打造“蘇式生活典范”▕
蘇州古城猶如一座巨大的開放式博物館,歷經千年磨洗,向世人展示著古城的發展與變遷。近年來,蘇州全面提升城市綜合能級,全力擦亮古城底色,扮靚蘇州“城市會客廳”,打造“蘇式生活典范”!
不斷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煥新
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自2005年開始,蘇州不斷摸索實踐老舊小區改造。如今,改造后的老舊小區里運動休閑廣場、景觀亭、景墻、樹池座椅、花壇及坐凳等一應俱全。
南園花苑小區
華陽里
桂花新村二期
圍繞打造“處處皆景、城在園中”的“公園城市”目標,扎實推進口袋公園建設。
去年,蘇州全市各級園林綠化部門投入資金1.45億元。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口袋公園570個。見縫插“綠”,見縫插“景”的高品質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為市民們提升了家門口的幸福感。
相門新村口袋公園
綠馨園
姑蘇區擁軍樓口袋公園
蘇州古城有著2500多年歷史,路網結構中支路、小路、街巷占比高。作為地理中心,古城承擔了大量的交通需求
保護區、蘇州名城保護集團不斷優化古城綠色交通體系
今年,為盡早實現虎丘片區主要路網貫通,蘇州名城保護集團將重點推進虎阜路、虎丘西路、虎東路東段、蒲庵路的建設。同時,桃花塢二期道路及河道工程也將全面推進。
今年進行的竹輝路—新市路沿線公共空間環境提升工程,將對沿街建筑立面和街景綠化進行改造提升。
虎丘老街項目效果圖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p>
不難看出,江南承載著太多人的夢想。近年來,蘇州堅持產城人融合發展,努力實現“城區即景區,旅游即生活”,著力營造有一種幸福叫生活在蘇州、有一種希望叫創業在蘇州、有一種愜意叫休閑在蘇州。
如今,我們走進蘇州古城,不僅可以體味最江南的生活,在一磚一瓦、亭臺廊榭中感味傳承千年的風雅和市井煙火,還可以感受到白發古城依然在生長的那份律動。
隨著新時代的“姑蘇繁華圖”徐徐鋪展,“世界一流的歷史文化名城”“江南文化的強大內核”“詩與當下兼具的人間天堂”正在成為現實圖景。
(來源:蘇州姑蘇發布、引力播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