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指導,廣州市白云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白云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的“云聚英才 技能興業”白云區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技能人才交流會舉行。
交流會現場(白云區委宣傳部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省人社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楊紅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二級巡視員陳玉元,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建如,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趙虎,副區長王曉杰等領導,市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世界技能大賽冠軍代表、省內知名職業技能院校代表及企業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
激發“新勢能” 發揮高技能人才作用助推高質量發展
楊紅山表示,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正在深入實施,廣東正在從“制造業起家”邁向“制造業當家”,向全球制造業先進方陣發起沖鋒,對技能人才提質增量有了更高要求。近年來,白云區充分發揮技能人才多、民營企業多、高職院校多的“三多”優勢,全力支持技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技能人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為廣東省乃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希望廣州市和白云區以本次交流會為契機,進一步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營造近悅遠來的良好人才發展綜合環境,著力夯實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為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打造“新亮點” 重磅首發打造技能人才高地指導文件
大會發布了《白云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技能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見》。《若干意見》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區的目標任務,以“一園兩城三都四區”等重大平臺為牽引,以“6+6”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推動技能人才與白云區現代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打響具有全國影響力知名度的白云技能品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產業技能人才高地。
現場發布了《白云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技能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見》(白云區委宣傳部供圖)
根據《若干意見》重點任務安排,大會舉行了產業技能人才聯盟成立儀式,并展示了全省首個技能人才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平臺充分發揮白云區轄內職業技工院校數量多、師資強、專業齊全的優勢,構建“互聯網+產才融合”技能人才庫,推動“6+6”產業集群相關行業企業直接進校園,推動產才融合,提升人才培養匹配度。
下一步,白云區將抓緊推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培優做強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聚焦中小微企業技能人才緊缺問題,通過“抱團取暖”,增加市場話語權,打通中小微企業與職業技工院校溝通屏障,實現人才、市場、技術信息資源共享。
探索“新模式” 全面提升灣區產業技能人才品牌影響力
現場,白云區正式聘請世界技能大賽冠軍代表溫彩云、曾祥博擔任“云聚英才 技能興業”形象代言人,并舉行了技能人才灣區行授旗儀式。接下來白云區將組織轄內技能人才形象代言人和世界技能大賽冠軍到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進行技能展示,讓企業和社會了解世界技能頂尖水平,展現技能大賽冠軍風采,發揮榜樣力量,營造尊重技能人才、禮遇技能人才的氛圍,激勵技能人才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賦能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白云區正式聘請“云聚英才 技能興業”形象代言人(白云區委宣傳部供圖)
為加大力度培養適應現代產業發展的技能人才,白云區圍繞白云區優勢產業,率先在白云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廣州白云美灣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成立人才培訓基地和展示基地,并將進一步結合人力資源產業園建設,在白云金控大廈打造灣區高水平技能人才綜合展示基地和培訓基地。
未來,白云區將依托優勢產業的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打造一批產業技能人才培訓展示基地,努力形成“1+N”(一個高水平技能人才綜合培訓展示基地+多個行業領域產業技能人才培訓展示基地)人才培養新格局,發揮優勢產業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傳遞市場最新需求,推進新技術、新工藝在白云落地。
展望“新征程” 白云廣納英才共筑美好未來
據了解,白云區是人口大區、人才大區、技能大區,常住人口超400萬人,人力資源總量居全市第一;有88.3萬大專以上學歷人才,人才總量居全市第二;有職業、技工院校52所,技能人才存量超過40萬人,世界技能大賽白云區選手獲金牌數量連續兩屆居全市第一。
近年來,白云區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堅持黨管人才,秉持“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人才發展理念,在人才“引育用留”全方位打出一套組合拳:舉辦校園招聘“優才計劃”和系列名優企業高校專場招聘會,吸引人才來云干事創業;打造“云聚英才 技能興業”人才品牌,推動人才成長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組建“白云博士團”“行業人才智庫”,開展鄉賢人才華僑華人助力高質量發展活動,促進人才作用發揮;高標準打造“云品·匯才”人才服務站,舉辦“云品·悅讀”人才讀書會等系列活動,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務水平,人才規模持續擴大,人才層次逐步提高。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白云區率先舉起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技能人才高地的大旗,趙虎表示,白云區接下來將持續做實做優產業技能人才工作,在推動人才交流互動、人才產業互促、人才評價標準互認、人才成果轉化互通等方面發力,努力實現產業技能人才規模持續壯大,素質大幅提高,在全社會營造尊崇禮遇技能人才的濃厚氛圍,推動技能人才與白云制造共同成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