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蘇州
草木蔥蘢,萬物勃發
此刻的蘇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止有煙雨江南的柔情
更是處處涌動著攀高逐新的豪情
在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
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
重大突破一個接一個!蘇州創新力max!
科技立則民族立
科技強則國家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
要在未來五年顯著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
到2035年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近年來
蘇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持續推進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
高水平建設創新型城市
創新資源加速匯聚
創新動能強勢迸發
↓↓↓
6月9日
蘇州企業中交天和
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研制的
大國重器中國心——“破壁者”通過認證
一舉攻克了大型盾構機主軸承
國產化的難題
打通了盾構機全國產化的
“最后一公里”
5月28日
C919商業首飛成功
其中,聲光微納所與中國商飛合作
自主研發的冷卻氣膜孔激光加工技術
達到國際較高水平,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成功為C919發動機保駕護航
今年4月,由蘇州獨角獸企業
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自主開發的國內首臺10TPD
氫液化工廠核心設備成功下線
并于當月底發運
標志著氫能領域核心技術
“卡脖子”問題取得重大突破
實現了氫能產業鏈、創新鏈
在蘇州的嶄新跨越
國內首臺10TPD氫液化工廠核心設備成功下線
蘇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主研發的CCL1600B芯片
通過公司內部測試
標志著國內首款汽車電子安全氣囊
點火驅動專用芯片研發成功
有望打破國外行業巨頭 的壟斷局面
今年年初
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自主研發的“120keV-520mA電子簾加速器”
通過專家鑒定
標志著我國首臺大功率電子簾加速器
正式完成驗收
填補了國內電子簾加速器空白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蘇州持續發力!
從企業到產業
從載體到人才,從政府到市場
一個個振奮人心消息的背后
展示著蘇州發揮產業優勢
持續優化科創布局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不懈努力
↓↓↓
重大創新平臺!越來越多
一批承擔國家使命、
體現蘇州擔當的戰略科技力量
不斷集聚蘇州
蘇州創新“高原”上
豎起了更多“高峰”
蘇州實驗室獲批建設,我國首個國際大科學計劃“深時數字地球”、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語言計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參與的“自旋電子器件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字號”載體先后獲批建設。
蘇州用好中新、中德、中日
以及海峽兩岸、蘇州自貿片區等
高層次開放平臺
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打造離岸創新“蘇州模式”
累計建設海外離岸創新中心達26家
進一步完善產學研合作體系。蘇州已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等260多所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了穩定合作,建立各類產學研聯合體1500多個。名城名校“雙向奔赴”的發展佳話越寫越精彩。
創新型企業!集群成勢!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也是產業升級的核心主體
蘇州持續加大創新型企業梯隊培育力度
加快打造創新型企業集群
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35萬家
科技型中小企業2.23萬家
數量分別位列全國第四位和第二位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71家
獨角獸企業數量 達到17家
位居全國第六、全省第一
另有75家潛在獨角獸企業
數量位列全國第三、全省第一
聚焦生物醫藥、新材料、集成電路等領域,大力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建設創新聯合體、抱團攻關卡脖子難題,目前已達50個。全國首個先進技術成果區域轉化中心——長三角轉化中心成功落戶,擁有國家級孵化器總數達76家、居全國首位,形成了較為領先的資源整合能力、服務保障能力、成果轉化能力。
蘇州充分發揮
金融在創新中的粘合劑、催化劑作用
讓更多的資本在蘇州找到好項目
讓更多的好項目在蘇州成功對接資本
全市備案私募基金 超過2400只
管理基金總規模 超過8000億元
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 247家
其中科創板 50家,位居 全國第三
約占全國10%
與此同時
蘇州布局建設環太湖科創圈、
吳淞江科創帶、太湖科學城、
太湖新城等重點科創圈帶
推進蘇滬科技協同創新
正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
創新創業生態
全球創新人才加速集聚
環境好
則人才聚、事業興
蘇州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
全方位培養、引進、留住和用好人才
夯實科技自立自強人才根基
目前,全市人才總量超370萬,高層次人才總量超38萬。蘇州 連續11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國城市。
打響“人到蘇州必有為”工作品牌,連續14年舉辦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累計引進人才項目9000多個,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創業類累計入選168人。
在江蘇省率先試點實施科技鎮長團計劃,持續打造“蘇州科學家日、科學家蘇州日”品牌盛會。成立蘇州市科技商學院,加速復合型科技人才培養。
創新人才服務舉措,建立國內唯一的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創投中心,出臺“人才金融10條”,推出國內最高授信額度人才貸,設立超5億元規模“姑蘇人才基金”。
成立蘇州市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率先制定人才公寓建設政策,推出青年人才驛站,其中來蘇州求職的高校畢業生最長能享受14天的免費住宿。
值得一提的是
2023年7月1日起
《蘇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
正式施行
蘇州正用法治護航
激發科技創新更大活力
這是蘇州第一部針對創新的綜合性地方法規,通過建章立制,讓創新有法可依。其中,蘇州在全省首次提出將財政性資金設立的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分配比例,從不低于70%提高到不低于80%,全省最高、全國領先,更大程度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科技自立自強
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
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從根本上說
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
作為工業大市、經濟大市
蘇州 具備旺盛的創新需求、
海量的應用場景
和突出的產業配套優勢
對高端創新要素的
吸引集聚能力日益增強
科技創新實力不斷提升
在創新投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1000億,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4%,居全省第一。
在創新產出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9.87件,是江蘇平均水平的1.6倍。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2.5%,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連續12年全省第一。
接下來,蘇州將全力做強
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以集群式創新積蓄增長動能
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貢獻更多蘇州力量
一起期待創新的蘇州
為大家帶來越來越多驚喜
原標題:強!重大突破一個接一個!
來源:蘇州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