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江南,夢里水鄉。千年水系,萬畝荷塘……
黨的二十大報告及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國家發展改革試點鎮、國家級生態鄉鎮灣沚區陶辛鎮,以水為魂、以荷為媒、以和為貴,扎實推動鄉村五大振興,用水綠交織、情景交融的生動實踐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獻出錦囊妙計,全力構建“市域東南部濱水園林城區”美麗后花園。
水資源優勢轉化為水生態優勢
(資料圖)
“青安江畔百鳥灘”,百鳥灘上是否有“百鳥”?
立足一鎮四圩、四面環水的地理環境和“十縱十橫”的千年古水系資源稟賦,近年來,陶辛鎮以項目建設引領生態治水,以水系整治凝聚發展動能。
聯圩并圩,推進可持續發展。陶辛鎮積極推進中小河流保太圩上段治理項目、水清岸綠產業優項目、白沙圩水系連通結余資金項目、陶辛灌區等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建設,加大推進聯圩并圩建設力度,打造群眾放心的高標準防洪圈,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水美鄉村,推進綠色發展。作為灣沚區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重要組成部分,陶辛鎮持續擦亮小微水體治理的金字招牌,按照“政府管理、企業主體、全民參與”的現代環境綜合治理體系,借助淡水貝類養殖基地、慢速滲濾系統生態處理工藝等生態治水新技術、新理念,打造建設了百鳥灘濕地公園、最樂水張社村、印跡薛池、上水等因水而美的“煙雨江南、夢里水鄉”新農村和治水新樣板,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提供小微水體治理的生動實踐和鮮活范例。形成以陶辛水韻國家4A級旅游景區為核心,各個景點串點成線、串珠成鏈的鄉村旅游布局,努力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實現水美鄉村、水潤陶辛、水富萬家。
水澤豐盈之處,白鷺翩躚起舞,鳥雀齊飛共鳴。得益于良好的生態環境,青安江畔百鳥灘,青安江畔百鳥鳴!
荷美鄉村承托起和美鄉村
“如果蓮子有故鄉,那么一定在陶辛”!陶辛水韻,是名副其實的水鄉,更是久負盛名的荷鄉。
該鎮堅持高標準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圍繞延鏈增鏈補鏈,強化特色產業政策支持,推動荷蓮產業提質增效、持續向好。2017年以來,陶辛鎮實施十公里荷花景觀帶、百種精品荷花、面積數千畝、帶動萬民致富的“十百千萬”工程;2018年,編制了陶辛鎮蓮子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年),形成“一軸四心、一環五區”蓮子產業布局;2020年,圍繞全鎮現代農業“一核三帶三片區”發展布局,提出加快建設“蓮產業聚集地、長三角荷文化第一鎮”的發展目標;2022年成立陶辛未來水鎮公司,按照“1+4+N”的模式深入推進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開發特色產品13個,通過合作社的帶動效應助推特色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小荷花”撬動“大發展”,“水果蓮”連通致富路。歷經數年發展,陶辛鎮形成蓮子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荷花種植面積從2017年的600畝增加到2萬余畝,荷花規模種植戶160余戶、專業合作社1家、家庭農場32家,實現總產值4億元。“50歲種蓮子,60歲摘蓮子,70歲剝蓮子”在當地口口相傳,荷蓮產業正成為推動陶辛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和新的增長極。
荷香遠溢引來涌動人潮。陶辛鎮以4A級旅游景區為依托,結合省級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示范基地建設以及第四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融入,進一步打造集農產品銷售、產品開發、休閑采摘、旅游體驗、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特色突出的多業態發展模式,強化荷蓮產業“造血”功能,推深“農文旅”融合,游客接待量達百萬人次,帶動群眾增收致富。2022年,陶辛鎮因荷得“偶”大型漢式宋制集體婚禮更是展現了水鄉風情、荷蓮文化、傳統婚俗,讓婚事簡辦、移風易俗、景美人和的時代新風在荷花小鎮吹拂。
因水而綠,為荷而來。“美麗環境”催生“美麗經濟”,“美麗鄉風”引領“美麗生活”。從“水美”到“人美”,從“荷美”到“和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安居樂業的生動藍圖在“和美鄉村,幸福水鄉”陶辛正逐步成為現實。(談文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