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南通第一中學教師張泰主講的生物實驗課程《探索生命的“有色”奧秘——基于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探究光照對綠葉中色素含量的影響》被教育部選為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精品課,也是我省入選的五節生物優課之一,南通市唯一入選的部級生物優課。這是什么樣的課程?課程的背后有哪些故事?記者對此進行了了解。
知識要能應用于生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十八學士是茶花的一個珍貴品種。在校園道路的兩側,左右栽種著甲乙兩株十八學士,其中乙長在教室的背陰面。仔細觀察,兩株茶花的葉片顏色有著明顯差異……”
這是張泰老師視頻課程的開場白。他從學校兩株茶花的顏色以及長勢的不同,引出了他的課題:“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探究光照對綠葉中色素含量的影響”。
為什么用這種開場白?張泰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他認為教育結合生活才能發出力量,然后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我希望通過一個真實的情境,通過充滿生活化的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種情境,不僅激發他們的興趣,還能夠將他們的興趣引向對問題的思考,最終以問題來驅動學習,引導合作和探究。”
在視頻中,張泰用生活中的多個場景,講述葉綠素和光照的關系,并通過視頻講解、生活場景還原,最后通過指導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在動手中鞏固葉綠素的相關知識,達到課堂效果。
張泰說:“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最終讓學生不僅僅學到知識,還能夠利用知識去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性問題。”
這堂優課有“部級”標簽
張泰老師主講的生物實驗課程《探索生命的“有色”奧秘——基于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探究光照對綠葉中色素含量的影響》,是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組織的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精品課遴選活動中我省入選的五節生物優課之一,也是南通市唯一入選的部級生物優課。本次實驗優課遴選活動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保證課程的質量,南通一中生物學科翟潔莉、王萍、周寧三位老師和張泰一起,團結合作、攻克難關,最后呈現出一堂精彩的生物實驗課。
記者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發現,目前該課程已經在平臺上線。在該課程的頁面上,標注有“實驗教學精品課”“部級”兩個標簽。
智慧校園提高教學效率
和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的其他課程不同,此次張泰老師的實驗課上,學生在問題驅動下學習熱情高漲、小組討論熱烈、分組活動積極,課堂活躍且充滿科學探究的氛圍。張泰老師還借助于交互式白板、智能平板等智慧教學平臺,使得知識講解更具體、課堂反饋更及時、互動交流更有效、結果展示更充分,生物實驗課堂變得智能而高效。
作為南通市智慧校園建設的先進學校,南通一中2017年就開始全面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課堂,智能、高效地實現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應用,實現大數據背景下的精準教學。其中,該校“基于大數據的教學實踐”入選我省基礎教育前瞻性實驗項目;《實施智慧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案例作為我省唯一的中學案例入選教育部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
(來源:南通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