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舊事如流水,金陵煙雨秦淮河,提起南京就不得不說秦淮。
(相關資料圖)
作為南京乃至江蘇區劃面積最小的區,秦淮區更像是一個袖珍南京,這里既是古都金陵的起源地、南京文化的搖籃,也是自古商繁榮地,坐擁新街口、夫子廟兩大商圈,同時還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等13所大專院校,擁有潛力巨大的科技創新實力。
3月7日,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在秦淮區調研時曾表示,中心城區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中具有特殊優勢。足以看出南京市對于秦淮區等主城區在當下搶抓經濟背景下的重視。
“特而精,最南京”是近些年秦淮提出的口號,在有限土地空間中挖掘更大的資源,同時還要兼顧歷史街區和金陵文化的傳承,秦淮不僅沒有在發展的節奏中掉隊,同時還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2023已近過半,秦淮區融合了歷史文脈、城市生活、創新研發、智慧產業的新名片也愈發閃亮。
發力招引 看秦淮韌勁兒
充分發揮已有產業,同時加大招引力度,是秦淮在搶抓經濟大背景下的新思路。
5月28日,秦淮區2023年招商引資工作一季度擂臺賽暨沖刺“雙過半”調度會上,南京市投促局局長汪冬寧專門到會做了點評,特別提到了秦淮區要聚力深挖,站在全國發展的角度謀劃招商、謀劃發展,聚焦數字化、綠色可持續發展等賽道,增強秦淮特殊資源與企業特殊需求的匹配度。
秦淮區委書記王生更是用賽好“兩張榜”、走好“三條路”來形象的比喻秦淮的產業發展目標和招引工作。
今年初春,秦淮區政府與世界500強希爾頓集團正式簽約,希爾頓大中華區財務共享中心項目將落戶秦淮。作為希爾頓集團在華投資的又一重要獨立核算子公司,財務共享中心未來將通過數字化賦能大中華區所有希爾頓門店,并可能逐步覆蓋日本及澳洲等亞太區酒店。
而就在去年秋天,秦淮區乃至南京市,還不在希爾頓選擇的意向中,秦淮區的招商人員在捕獲訊息后,爭分奪秒,做好充分準備,由主要領導帶隊,“叩開”了上海希爾頓酒店管理公司的“大門”。
招商團隊精心制定的項目服務專案以及宣傳手冊,將南京的人才優勢、秦淮區發商業零售業資源,以及便利的交通等充分的展現在希爾頓管理團隊的面前,不僅讓對方看見了南京招商人的熱情與活力,同時也感受到了南京這座城市的煥新生機,最終將這項“計劃外”的項目變成了“意料中”。
主動與熱情是秦淮營商的名片。為了拓寬引資渠道,秦淮專門起草了區級服務業擴大開放行動計劃,以現代服務業一批重點領域放寬準入限制為契機,吸引更多外資標志性項目、千萬美元以上重點外資項目落地。
今年2月,秦淮區將推介會開到了香江邊,秦淮2023年首度組織區內政府部門、重點企業集體外出“搶單”,與香港政商界朋友共話香江商潮,共商投資合作。隨后,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隨處可見秦淮招商人的身影,外出搶單成為了上半年的主旋律。6月11日-18日,南京市秦淮區政府又赴歐洲招商,圍繞產業合作、技術學習,與相關機構、企業交流對接。
值得注意的是,從每一次的招商推介和企業洽談,都能夠清晰的看見,抓手、目標、方法,高效的營商思路也成為秦淮“一馬當先”的秘訣。
全面提升經濟發展的數量與質量,又做好常態服務和能級提升,秦淮聚焦好上加好,優上更優的發展思路。在南京市“五拼五比曬五榜”一季度榜單中,秦淮區獲得了拼經濟比貢獻、拼招商比成效2項“紅旗”激勵。其中,招商工作連續2次獲得“紅旗”激勵。一季度完成簽約項目投資總額127.9億元,排名主城第3,實際投資總額46億元,排名主城第1。
“潮秦淮”上演“最南京”
今年春節的秦淮燈會,成為了兔年假期中刷屏全網的網紅打卡地。作為3年來恢復舉辦的首個線下燈會,據統計,春節期間秦淮燈會推出各類文旅消費活動100多場,花燈總銷量突破12萬盞、銷售總額突破350萬元,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共計接待游客547.62萬人次,為2023南京的文旅市場打響了“開門紅”。
秦淮區轄區內,匯聚了包括南京明城墻、江南貢院、朝天宮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7個,5A、4A景區和歷史文化街區,各類文博場館20余個,作為南京最具文化與歷史的區域,秦淮在文化保護傳承以及文旅融合發展中一直積極探索。
2023年,圍繞文旅精品項目打造,秦淮區預計總投資超35億元,將打造西五華里等重點文旅體項目20項。圍繞文旅消費活動,將高質量策劃覆蓋全年的主題文旅消費季,以民俗、運動等四個主題,串聯全年1000多場次內容新穎、特色鮮明、受眾多元的文旅體消費促進活動。圍繞優化產業結構,學習先進地區新場景打造經驗,打造一批數字文旅新場景。
為了搶抓年輕的消費市場,煥發老城的新活力,秦淮文旅結合創新的娛樂業態,讓“古秦淮”變身“潮秦淮”。
今年上半年,老門東引入的開心麻花正式運營,載體面積超2000平米的場館,成為了眾多年輕人來到南京打卡的第一站。同時助力芒果MCITY全國第3家旗艦店落地夫子廟,此項目投入成本超1200萬元,打造了全國首家沉浸式微劇場原創劇作團隊,推出《金陵往事》系列劇本4部,今年已累計展演30余場。
在產業數字化發展中秦淮區依然走在潮頭,新街口、夫子廟等地各類的VR體驗館、布局VR展覽館,讓市民和游客率先感受到科技與生活的融合。大報恩寺遺址景區落地了全國首個全真互聯元宇宙博物館,此項目獲評了江蘇省智慧文旅示范項目。
而作為知名景區眾多的秦淮,如何讓現有的景點更加發揮特色,景區+沉浸式劇場的模式,讓老景區每次都有新變化。秦淮區聯合紫金大劇院等10余個小劇場載體,累計推出《騎兵》《木偶奇遇記》等沉浸式戲劇超50場,實行《金陵尋夢·夜瞻園》常態化演出,成為全市夜間唯一常態化沉浸式實景園林項目。
為了優化旅游體驗,自2018年以來,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景區還率先試點小額先行賠付機制。設立“先行賠付”基金,便于外地游客消費爭議高效解決。今年,該做法已拓展至全區5個景區,實現了“先行賠付”全域覆蓋。在南京市放心消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開展的《南京市消費環境滿意度測評》中,秦淮區成績均名列前茅。
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也間接促進了秦淮的非遺文化傳承。在秦淮燈會的紅火后,秦淮燈彩公司與國內燈彩行業領軍企業、非遺傳承人、金融機構開展戰略合作,燈彩傳承人年度收入大幅提升。
同時,打造秦淮小吃人才培訓基地,為綠柳居、永和園、安樂園等老字號餐飲培育人才。支持全國金銀銅細工聯盟做強線上平臺,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鼓勵張簡齋中醫溫病醫術、金陵中醫推拿術等傳統中醫藥項目開辦養生館、名醫堂,培育中醫健康養生產業。
在夫子廟核心位置,在門東、門西、門外、朝天宮都有非遺保護中心和傳承人的工作室,秦淮文旅讓文化融入在旅游中,讓非遺有地宣傳,讓商品能夠宣傳,讓景區文化更加豐富。
正如秦淮區委書記王生在調研夫子廟景區時提到的,秦淮一直以來被稱為“特而精、最南京”,最根本就在于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利用好這一獨特優勢,既加強了歷史文化保護和利用,又塑造“最南京”的文化軟實力,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城市更新中的“秦淮作為”
城市更新對于完善城市功能、優化產業結構、改善人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秦淮區在諸多發展領域也皆在圍繞城市存量土地來做文章。
上半年,國家自然資源部公布了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名單,秦淮區作為南京市唯一代表成功入選。
今年3月,南京市長陳之常在秦淮區調研時,特別來到了秦淮區門西數字生活街區、秦淮硅巷·悅動新門西和頤和路11片區,他表示,要科學謀劃思路,明確發展路徑,優化空間布局,不斷激發老城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實現歷史文化保護、城市功能提升和居民生活改善有機統一。
推窗可見綠,移步皆是景,是秦淮的城市改造目標,也是結果。作為老城保護的創新樣本,南京小西湖城市更新項目更是獲得202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創新設計項目大獎。評獎專家組對這個項目評價是:在社會和技術創新方面,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小西湖地處南京老城南核心區域,由于歷史沿襲問題,該片區產權關系復雜,居住人口眾多。與以往的城市翻新不同,秦淮區摒棄了全部推到重建,而且小范圍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同時,讓現代化元素融入老城區,房屋不是換新而是變好,文化不是重建而是成長。
秦淮的城市更新讓溫度注入到每一條街巷,也讓古樸的南京文化能夠更加長久的保留。同時更解決了老城區“空心化”問題,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在此打卡、創業。
視線轉到南部新城,除了改造老城,南部新城的規劃就更加凸顯了秦淮在城市發展思路中的創新。今年上半年,南京市不動產檔案館正式投用、南部新城南京外國語學校已建設完成,中芬合作交流中心緊鑼密鼓的建設中,南部新城整體開發建設逐漸顯露成效。
在大校場,此前100公頃的機場跑道,正規劃打造集產業發展、文化聚集、城市觀光、健康休閑、生態景觀地上地下一體化的跑道公園。機場跑道周邊地下空間定位于建立復合集聚、立體融合、高效便捷、統籌綜合的站城一體地下空間典范,致力構建體系完善、空間集約復合,獨具南京歷史文化特質的地下特色空間。
城市更新辦公室、建設、房產、財政、文旅等多個部門共同參與,讓秦淮的城市更新成為了獨具一格的部門協作新模式,也正在對更多的城市更新項目,起到的引領作用。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2023年是經濟提速發展再出發的關鍵年,秦淮區作為南京主城區已經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不斷創新發展機制,不僅為南京全市發展提供樣板,更為下半年的提速增質提供了堅實基礎。一條秦淮河,正流淌出一幅南京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