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鎮江因江得名、依江而興,擁有豐富的長江岸線資源,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更肩負守護長江生態屏障的重任,如何“與江共生”推動高質量發展?鎮江日前印發的《鎮江市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以下簡稱《重點工作》),明確突出環境問題整治、生態修復、綠色轉型發展和體制機制優化等30項重點任務,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同時突出了協同增效、產業轉型升級等核心,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近年來,鎮江堅持動真碰硬,狠抓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國家、省《警示片》披露的22項問題已完成整改并銷號。其中,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被非法侵占問題成為整改修復的“樣板”,整改成效得到國家、省相關領導充分肯定。
“強化問題整改,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持續好轉,仍然是重中之重。”市發改委主任談沁磊說,我們必須做好“當下改”和“長久立”文章,一方面大力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深入開展化工污染治理、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9項重點任務,強化問題整改,同時加快推進河湖保護修復、濕地生態修復、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修復工程,推動長江環境質量持續變優。
點滴努力,只為一江清水向東流。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鎮江堅持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舉措,堅定不移推進長江生態保護修復,積極推進干流岸線清理整治,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涉及鎮江長江岸線的19個典型案例,目前剩余2個問題,擬于今年年底整治到位。同時全市通過“舉一反三”共排查出270個長江岸線問題項目,目前已完成257個,整治完成率約為95%,剩余13個項目正在整改中。
“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等多方面,是一個整體,必須全面把握、統籌謀劃。”談沁磊分析,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需立足于協同增效,促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經濟帶。
《重點工作》顯示,今年鎮江將進一步強化協同增效,涉及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等8項重點任務。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大的發展,而是要立下生態優先的規矩,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也是確保長江得到有效保護的治本之策。近年來,鎮江抓住產業轉型升級這個驅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圍繞沿江生態保護和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推進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2021年度工作成效明顯獲得國家發改委通報表揚,成為全省唯一受表揚城市。與此同時,嚴格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有效提升沿江產業的“含金量”“含綠量”,2022年,在保持“四群八鏈”應稅銷售持續增長的同時,六大高耗能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由2020年的38.4%下降至34.7%。
在此基礎上,《重點工作》將推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列入重點任務清單。今年,鎮江持續深入實施“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骨干企業培育,指導推進各地固鏈延鏈強鏈,全年力爭“四群八鏈”實現應稅銷售增長10%。
數字技術是提升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對此,鎮江亮出了年度量化目標,2023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突破7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一個百分點,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