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霍邱縣扈胡鎮的梧桐樹菌菇產業園,只見種植大棚內瓜藤茂盛,一個個圓溜溜的哈密瓜已經成熟,工人們正抓緊采摘,并為下一茬蔬菜種植做好準備。
“依靠設施農業和精細化管理,今年的哈密瓜長勢不錯,收入可觀。”產業園負責人李飛高興地說。
記者了解到,該園區采取“羊肚菌+哈密瓜+蔬菜”的輪作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到“人田兩不閑”。每年11月中下旬種植羊肚菌,次年3月底收獲后,及時旋耕整地晾曬,適時移栽哈密瓜苗。等到7月份哈密瓜收獲后,再開始種植香菜、芹菜等蔬菜。
“羊肚菌種植后會殘留菌絲,經自然發酵后可形成菌肥,為后續瓜果種植提供養分。”李飛補充道,園區還聘請農業專家指導羊肚菌和哈密瓜種植,為園區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這樣的種植方式經濟效益如何?李飛給記者算了筆賬。“一年下來羊肚菌畝產量約500斤,哈密瓜畝產量約6000斤,蔬菜畝產量約4000斤,畝均純收入在2.8萬元左右。”李飛告訴記者,去年園區種植了羊肚菌50畝,營收約160萬元,經濟效益可觀。
去年以來,扈胡鎮通過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建成了通路、通水、通電、通氣的菌菇產業園,并招引了從事羊肚菌生產加工的安徽言運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產業園已建成菌種制配車間、恒溫發菌室1700平方米,全自動生產線一條,每天可生產羊肚菌栽培種1.2萬瓶、一次性發菌6萬袋。同時,還配套建成8000多平方米的大型連棟棚和2.6萬平方米的簡易拱棚。
扈胡鎮副鎮長陳冬雪告訴記者,菌菇產業園采用“政府+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運作模式,集“菌種研發、種植示范、產品加工、農旅融合”多種功能。通過新建、租賃以及盤活閑置的育秧大棚等方式,已帶動該鎮部分村集體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及周邊縣區10余家農戶從事菌菇生產,走出了一條“以民養菇、以菇富民”的產業發展之路。
“我們將繼續做好‘菌瓜菜’三茬輪作種植技術示范推廣,提高設施農業畝均經濟效益,拓寬增收致富渠道。”陳冬雪表示,該鎮還將圍繞特色產業做文章,做精、做優農產品,不斷提高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 許昊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