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京解放70周年,很少有人知道,在渡江戰役解放南京之前,在江浦大地上發生了一場鮮有人知卻舉足輕重的戰斗——三浦戰役。4月22日,浦口區將在浦口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場舉行紀念“三浦戰役”勝利70周年暨向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屆時將有600余人祭奠烈士英靈,表達不忘初心、接續奮斗,繼承遺志、砥礪前行的堅定決心。
昨日,記者來到浦口區求雨山,剛到山腳就看見山頂高聳的紀念碑,按照碑文記載,紀念碑寓意江浦人民世代不忘革命先烈,秉承遺志,奮發進取,勇往直前。
紀念碑廣場旁邊,是求雨山文化名人館,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群體名人紀念館,是省、市、區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當時,這一塊就是人民解放軍第35軍103師在城外的集結點。”從事檔案工作多年的浦口區檔案館工會主席郭華林介紹,“三浦”即浦口、浦鎮和江浦,在渡江戰役打響之前,“三浦”地區是國民黨政府唯一一個位于長江北岸,并且重兵把守的軍事據點。這里宛如國民黨的一顆釘子,突兀地釘在江北。人民解放軍要想解放全南京,就必須拔掉它。
據浦口檔案館資料記載,解放“三浦”的重要任務,由人民解放軍第35軍負責。接到作戰命令后,第35軍立刻著手制定作戰方案。根據敵人的布防情況,35軍制訂了先打江浦、浦鎮,再直取浦口的作戰方案。
作為渡江戰役的前奏和重要組成部分,“三浦戰役”的主戰場則在鳳凰山。如今的鳳凰山樹木郁郁蔥蔥,山頂上矗立著古色古香的鳳凰閣,早已看不出當年戰爭的遺跡。1949年4月20日晚9時,人民解放軍第35軍103師對縣城發起總攻,直至21日凌晨,部隊奉命幾路同時突破,犧牲250多人,最終架云梯攻進縣城,全殲敵人,約8時宣告江浦解放。4月22日,浦鎮、浦口解放。
激戰3天,殲敵500多人,俘虜1000多人……“三浦戰役”盡管只是恢弘的渡江戰役畫卷的一角,但對渡江戰役的勝利、南京的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三浦戰役”順利完成了渡江戰役的前期任務,為解放南京掃清了外圍障礙,清除了國民黨軍隊盤踞在長江北岸的重要據點,加速了南京解放的進程。
通訊員 林靜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