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合適的工人“找不到、穩不住、留不下”,正成為越來越多一線制造業企業的共同感受。與此同時,伴隨互聯網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外賣、快遞、網約車等新興生活性服務業,因為進入門檻低、工作時間自由、薪酬相對較高等優勢,受到越來越多青壯年勞動力的青睞。美團2018外賣騎手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外賣騎手約700萬,其中80后、90后居多,15%的騎手擁有大學文憑。而每到“618”“雙11”等網購高峰日前后,大批工廠流水線上的年輕打工者辭職加入快遞行業,辛苦1個月能掙一兩萬元,“單王”騎手甚至月入3萬……
隨著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中國勞動力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一方面,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對技能人才隊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技術工人招聘門檻和薪資待遇不斷升高,但合格乃至擁有高技能的產業工人長期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快遞、網約車、房產中介等新興生活性服務業釋放大量門檻較低的工作崗位,年輕人有了更多新的就業選擇。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勞動力供需結構性矛盾。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別的大會書面發言呼吁:“技術工人短缺、高技能領軍人才匱乏的問題,已成為嚴重制約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瓶頸。” 事實上,防止“脫實向虛”,壯大實體經濟,不僅是提振中國制造業整體水平之需,也是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所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被放在了首位。而推動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國家需要“大國工匠”,企業需要高素質、高技能的員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就業人口中,技能勞動者有1.65億人,占21.3%;高技能人才有4791萬人,僅占6.2%,缺口高達1000多萬。
如何吸引年輕人在工廠里找到價值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等系列政策性文件的接連發布,凸顯了國家對技能人才愈加重視的明確導向。確實,伴隨智能制造的加快發展,大量單一技能、單一技術的傳統崗位正逐漸被機器替代,即便快遞、外賣這樣的新興職業也有很快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趨勢。產業轉型迫切需要技能人才的“三個轉變”:從一般的技術工人向“智慧藍領”轉變,從單一型技能人才向復合型技能人才轉變,從生產型技能人才向創新型技能人才轉變。藍領工人們所從事的,將不再只是重復性的簡單勞動,而會轉變為智慧型乃至創造型的勞動。
江蘇是高技能人才大省,高技能人才總量位居全國第一。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 90后常州高職生宋彪以所有參賽選手最高分獲得大賽唯一的最高獎項——阿爾伯特大獎,隨后獲省政府重獎80萬元,記個人一等功,直接認定副高職稱。這樣的“江蘇工匠”還有很多:有的沒有真正上過大學卻被聘為博士后論文評審專家,有的從初中生成長為世界級電焊大師,有的從一名普通的染坊學徒成長為國家級傳承人……近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了《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實施意見》,指出要把技術工人隊伍建設作為人才工作的重點任務來抓,切實提高技術工人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加大優秀技術工人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
加入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成為廣大青年實現人生價值的現實路徑。期待“智慧藍領“成為時代的主角,受尊重、有地位、被重用,真正迎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