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行知先生》劇照。 本報記者 馮芃攝
2019南京文化藝術節上,由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浦口區委宣傳部出品,南京市話劇團創作排演的話劇《行知先生》5月9日晚在南京市文化館大劇院首演。陶行知的故事和高貴品質,在話劇舞臺上動人呈現,深深打動了觀眾。
展現大愛情懷感動觀眾
1927年早春,南京郊區勞山下一山村,陶行知創辦了人生中第一所學校——曉莊師范。志同道合的同仁紛紛趕來,懷著教育救國,開辟教育新路的夢想與憧憬聚集到一起……《行知先生》的故事,就是從這里講起。《行知先生》的題材選定和劇本創作得到江蘇省委宣傳部、南京市委宣傳部和市文投集團的充分肯定與支持。江蘇省委宣傳部將該劇劇本評定為優秀劇本。
《行知先生》共分三幕。第一幕在南京,講述陶行知帶領師生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方法建起曉莊師范。他們自蓋草屋,建教室宿舍,既學書本知識,又向農民學農活,教農民識字讀書,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歷練成長。第二幕在重慶,陶行知創辦育才學校,克服無數困難與艱辛,收難民之子,育國家人才,培養了一批批祖國未來的棟梁。第三幕在上海,陶行知懷揣教育救國的夢想,他反內戰、吁和平,最終夢回曉莊……全劇以豐富多彩的表現樣式,扣人心弦的沖突懸念,別具一格的舞臺美術,美輪美奐的燈光處理,悠揚動聽的音樂歌曲,帶領觀眾走進陶行知的精神世界。
“演出精彩至極。以前知道陶行知先生,但沒有深入了解過。這部話劇把他的教育理念和為民族無私奉獻的精神、愛滿天下的大愛情懷一一展現,非常感動。”一位觀眾說。
主演楊彥:演陶行知“痛并快樂著”
市話劇團青年演員楊彥飾演的陶行知,獲得觀眾和專家一致好評。楊彥查閱了大量文字、視頻資料,然后將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劇本的設定在腦海中“對接”。在陶行知紀念館,他看到一件長衫,想起劇本里的臺詞,為了辦學,“行知把僅有的一套西裝都當了”。“這個觸動是非常大的,一個校長只有一件長衫,他把所有的財力、心力、精力都放在教育上了。”楊彥說。
《行知先生》對表演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是一部節奏非常快的話劇,上一刻還在這個場景,下一刻身子一轉,已經跳到另一個場景。劇里還設計了不少形體動作,“很多動作是舞蹈化的,又要顯得很自然、很生活,我們畢竟是話劇演員不是舞蹈演員,做起來真的很艱難。排演《行知先生》是一個痛并快樂著的過程。”楊彥說。
編劇李寶群:我們需要更多“陶行知”
為了講好陶行知的故事,著名編劇李寶群追尋著陶行知的足跡,從南京到重慶,搜集了很多資料,采訪了很多專家。
毛澤東稱陶行知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為他題詞“萬世師表”。現在的我們,能從陶行知身上獲得很多啟示,汲取精神力量。“今天的我們需要更多的‘陶行知’。”李寶群說,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很先進、很超前,他推崇平民教育,希望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接受教育,主張教師“千教萬教,教人求真”,主張學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他的人生品格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留學回來的博士,他放棄功名利祿,放棄在高等學府當教授,主動到曉莊辦學。如果現在有更多人像陶行知那樣,會有更多人受益。”
本報記者 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