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學名師教你這樣備考歷史學科
關注時政熱點 適度做題總結錯題
海南中學歷史教研組長兼高三歷史備課組長吳福生。記者鄭光平 攝
(相關資料圖)
掃碼看視頻
2023年高考進入倒計時,最后一個月如何做好歷史學科的復習備考?考場上有哪些應試技巧?如何安排答題時間?應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邀請,海南中學歷史教研組長兼高三歷史備課組長吳福生老師結合36年的高中教學經驗,為廣大考生送上歷史學科備考策略和應試技巧。
“經過去年的調整,今年高考歷史卷題型、分值等保持穩定。歷史學科突出對學科5大核心素養的考查,強調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考查。”吳福生表示,學習歷史不提倡學生死記硬背,但最后階段考生依然要回歸教材,打牢基礎,同時適當做題,保持“手感”。此外,考生要及時關注時政熱點,培養沿著熱點去挖掘歷史和現實聯系的能力。
南國都市報 記者 黃婷
關鍵詞 題型和分值
與去年基本一致
“海南自2020年實施首屆新高考,去年又逢海南‘四新高考’元年,海南高考歷史卷試卷結構和分值分布在去年發生較大變化。經過去年的過渡,今年歷史卷題型和分值保持穩定。”吳福生介紹。
據了解,今年海南高考歷史卷題型和分值分布大致如下:
1.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有2道為不定項選擇題,其他均為單選。
2.非選擇題,共55分,4小題。
“我們預判,非選擇題會從四個方向出題:1.史料實證;2.小切口的史料分析;3.相對開放的試題;4.大跨度長時段的試題可能出現。
他表示,自海南實行新高考以來,歷史卷每年都有開放性的小論文,但是去年沒有出現該題型。“今年到底會不會出現小論文還不確定,考生們要對此類題有所了解,做到有備無患。”他說。
關鍵詞能力考查
強調對必備知識、關鍵能力考查
歷史學科有五大核心素養: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歷史解釋。“這五大核心素養在試題中都可能體現出來,其中體現最多的是唯物史觀。”他同時強調,家國情懷也一定會在高考中體現出來。
同時,加強對必備知識的考查。“必備知識相當于以前的主干知識,但必備知識比主干知識更有深度。”吳福生表示,這要求考生除了有一定的知識體量和儲備,還要有理解的深度,要能準確地把握歷史規律、解釋歷史現象;此外,強調對關鍵能力的考查。“關鍵能力也是新課程提出的新概念。”吳福生說,所謂的關鍵能力,是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的能力、描述理解的能力以及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等。它不是對知識的簡單記憶,而是要有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有描述論證歷史知識的能力等。
關鍵詞 復習策略
“距離高考僅剩一個月,對考生來說最重要的是鞏固已有的知識,再對自己相對薄弱的地方進行查漏補缺,然后調整好心態,以健康、平和的心態應對考試。”吳福生表示。
回歸課本 插圖、注解莫遺漏
“雖然不提倡學生死記硬背,但熟悉歷史知識是學好歷史的基礎。”吳福生建議,考生在最后沖刺復習階段要回歸課本,梳理基礎知識:一、要把已經掌握的知識串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二、針對以前忽視的內容,進行查漏補缺。除了正文,插圖、小字、注解、導語等等,考生都要掌握。
適度做題 總結錯題
適度的訓練也必不可少。“適度做題即可,不要像以前那樣刷題。”他提醒考生們把以前做過的試題,尤其是經典題目、自己易錯的題目要拿出來重新做一做,認真反思錯在哪兒,在高考中要避免類似的錯誤發生。
關鍵詞 熱點
沿熱點、線索
挖掘歷史和現實的聯系
“我們不主張猜題、押題,但是對于重大的時政熱點和歷史事件,考生一定要掌握。”吳福生表示,考生要具備沿著一些重要的熱點、線索去挖掘歷史和現實聯系的能力。
“新高考明確指出不回避熱點,這要求考生及時關注時政熱點。”他舉例,2020年高考,一道大題是關于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吳福生表示,海南自貿港建設、海南地方史、城市化、全球化、文明的多樣性(多元融合)等,都有可能通過提供新材料、創造新情境出現在考題中,因此考生要及時關注熱點。
關鍵詞 應試技巧
認真審題 避免踩雷
關于應試技巧,吳福生表示,從歷史學科來看,最關鍵的是注意審題。“復習到現在,大部分同學已掌握了大量的歷史信息、歷史知識,為什么在考試的時候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錯呢,關鍵是在審題的時候出現偏差,因此,調動和運用自己已有知識時就會出現選擇性的失誤。所以,要解決解題的技巧問題,關鍵是注意審題。”他以選擇題為例分析,考生在審題上出現偏差集中在3個方面:1.基礎知識缺失,導致審題不準;2.分析和理解試題的時候出現偏差,歷史題基本是提供新材料、新情景,需要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理解再做出判斷;3.疏忽大意,因為不認真導致審題不準。有些題看起來非常簡單,實際是命題者給考生埋的雷。考生在遇到自己認為非常簡單的題目時要多一分清醒,不要踩到雷。
選擇題
最好20分鐘內完成 做完及時涂卡
在做選擇題過程中,經常有考生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某個試題拿不準,選擇A后又感覺B對,在AB兩個選項中糾結不已。吳福生表示,當考生遇到拿不準的題目時,最好相信第一感覺,不要輕易修改答案。“當然,如果考生檢查時發現知識性錯誤或對某個題目頓悟,則要及時改正。”
吳福生提醒,選擇題15道題最好20分鐘內完成,不能超過半小時。后面有4個主觀題,書寫量大,若選擇題花費太多時間,很可能導致主觀題沒時間作答。同時,建議考生做完選擇題后及時涂卡,以免后面漏涂錯涂。
材料解析題
答題分四步走 先看問題再讀材料
“做主觀題時,考生一定要分步走,規范作答,書寫工整。”吳福生說。他提醒考生規范答題步驟,建議分四步走做題:1.先看問題;2.帶著問題讀材料;3.對材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4.組織答案并書寫。
在組織、書寫答案時,吳福生提醒考生堅持“四化”原則:1.規范化。使用規范的歷史術語,不說大白話及文學化語言;2.段落化。一個問題往往有多個小問,考生要分段回答,條理清晰,提高得分率;3.提示化。比如回答背景是什么時,書寫時要在答案前標“背景:……”;4.序號化。當回答某個問題涉及多方面內容時,最好將不同方面內容用“1234”等序號標注清楚,以方便閱卷老師踩點給分。
很多同學很困惑,組織答案前是否要打草稿?對此,吳福生表示,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考生平時習慣及答題實際決定。“考生可以在心里打底稿,也可以在紙上列出答題要點和思路。”不管是哪種方法,考生要注意以下兩方面:1.一定要打底稿,以免直接下筆導致思維不暢而要中途修改,影響卷面整潔;2.打底稿時要把握好時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