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二批江蘇省婚俗改革實驗區之一,蘇州工業園區通過強化內部培訓和普法宣講扎實推進婚姻管理規范化建設,從提高自身服務和加強對外宣傳兩方面,探索婚俗改革“園區經驗”。
修煉“內功”
讓婚姻登記服務更有溫度
“沒有原件不能辦嗎?我又沒造假,還非要證明我就是我!”……面對辦事人的誤會、質問甚至是怒氣指責,工作人員該如何面對化解?
9月15日傍晚,園區婚姻登記處利用下班時間,為婚姻登記窗口服務工作人員開展了一場生動的溝通培訓課。
園區婚姻登記處是蘇州大市三個涉外婚姻登記點之一,負責內地居民及涉外涉港澳臺和華僑的婚姻登記業務。窗口服務是宣傳婚姻法律法規,倡導文明婚俗,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的重要通道。
此次培訓邀請了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商務管理專業主任杜茜,從婚姻登記機關日常工作的具體案例出發,以解決問題、提升服務溝通技能為立足點,聚焦職場禮儀、溝通技巧、案例解析、管理情緒四個維度,為7位婚姻登記員帶來了一場與常規業務培訓不同的學習體驗。
“原來語言表達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改善。”園區婚姻登記處窗口工作人員小閆表示,經過培訓,她懂得了語言表達不僅要真誠,用正面語句,還要善于運用同理心,而合適的語音語調、動作、目光都能成為加分項。
培訓中關于應急情況的處理技巧讓現場人員覺得十分實用,“工作中,每天都要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在培訓中,我們了解了從安撫情緒、積極聆聽,到最后感謝服務對象的應急情況處理六大步驟,學到了一個較為通用的方法。”
令大家覺得最有意義的部分,是通過老師的講解,大家學會了在工作中感受幸福,獲得積極情緒,找到了婚姻登記工作的意義和成就感?! ?br />
普法宣講
讓新時代婚姻觀深入人心
婚姻是家庭的紐帶,婚姻家庭和諧事關民生幸福和社會穩定。9月16日下午,以“婚姻法與新時代婚姻觀的碰撞”為主題的法律講座,在婁葑街道基層社會治理實訓基地舉辦。
講座邀請資深婚姻家事律師、婚姻家庭輔導志愿者徐芳琴,以小見大,以案說法,用法律和社會學的觀點解讀婚姻,幫助現場人員樹立正確的婚姻觀。
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愿意結婚了?離婚究竟是“情感”之爭還是“財產”之爭?“離婚冷靜期”真的能擋住離婚嗎?
講座聚焦當下婚戀熱點,結合婚姻輔導及婚姻家事案件中遇到的案例,從多角度引發大家對新時代婚姻的思考。徐律師指出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還是需要婚姻來滿足物質和精神需求,共同分擔未來風險,以及在婚姻關系中完善自我?! ?br />
講座現場,大家表示通過聽講和互動,認識到婚姻與家庭對于生活的重要意義,也能夠更理性地看待和處理婚姻關系。
一直以來,蘇州工業園區始終弘揚“風雨同舟、相濡以沫、責任共擔、互敬互愛”的婚姻理念,以入選江蘇省婚俗改革實驗區作為新起點,多部門聯動探索社會和諧、家庭和睦、居民幸福婚姻的“園區經驗”。結合園區旅游資源,開設“結婚登記戶外頒證點”,打造“家圓”婚姻家庭輔導和危機干預品牌,多措并舉完善婚俗改革鮮活樣本,蘇州工業園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還獲評“江蘇省巾幗文明崗”。(蘇報融媒記者 林琳)
標簽:
蘇州工業園區婚姻登記處
探索婚俗改革園區經驗
推進婚姻管理規范化
第二批江蘇省婚俗改革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