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優質水稻新品種常香粳1813現場觀摩會在常熟舉行,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的農業科技專家、農業部門負責人和種植大戶走進示范田,品味新稻香。
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總農藝師端木銀熙介紹,常香粳1813屬早熟晚粳稻品種,抗病性好,分蘗力強,豐產性穩定,2019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達723.6公斤,比對照品種武運粳23增產3.2%。該品種食味品質好,是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自主培育成功的又一個軟香米品種,填補了此前沒有早熟晚粳稻軟香米水稻品種的空白,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及市場競爭力,適宜在江蘇沿江及蘇南稻區種植。
當天,觀摩團還在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參觀了常香粳11號、常優5號、常優粳6號等多個展示田。該研究所所長陸燕介紹,近年來,該所加速推進水稻科研工作,圍繞優質、高產、高抗性育種目標進行選育,已育成“常農粳系列”“常優系列”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新品種。至去年,常熟培育的水稻新品種在蘇、浙、滬、皖、鄂五省(市)累計推廣面積約7000萬畝,增產糧食20.6億公斤,增加社會經濟效益30多億元。
去年,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向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轉讓早香粳1號的品種經營權。今年,雙方達成了常香粳1813的合作轉讓意向。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凌兆鳳說:“我們計劃未來三年將常香粳1813推廣到100萬畝,其中蘇州地區占到70萬畝。”(記者 商中堯 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