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以安為先。去年,江蘇省級食品評價性抽檢綜合合格率達99.51%,群眾對食品安全綜合滿意度較上年增加3.65個百分點,連續3年上升,我省也連續3年在國務院食安委年度評議考核中位列A等次。
然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依舊任重道遠。
嚴把田頭到餐桌每一道防線
3月26日,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全體(擴大)電視電話會議召開,省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共同探討如何做好“守門人”,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會議明確傳遞出一個信號——“十四五”期間我省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仍不容忽視,特別是在消費形態不斷細化、分化的今天,監管全覆蓋面臨更大壓力,如何強化從田間地頭到生產加工的“源頭防控”,就是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數據顯示,雖然我省“十三五”期間化學肥料和農藥使用量較“十二五”末分別下降10.5%和13.7%,但客觀上,農作物單位播種面積農藥使用量仍高出全國8%,我省受污染的耕地面積雖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大米等部分農產品重金屬超標仍時有檢出。
對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和糧食重金屬污染問題“動刀”,江蘇已開展行動,其中的重點,便是耕地土壤修復。“過去一年,我們持續開展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污染排查整治,集中整治206家污染源企業。全面完成污染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年度任務,全省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面積占比達80%以上。”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省市場監管局局長朱勤虎表示,未來還將以食品安全十大攻堅行動為主抓手,切實加強耕地環境治理和污染糧食治理,嚴把從田頭到餐桌每一道防線。
不止于此,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朱新華透露,今年將推進省內全域綠色化生產,提高標準普及水平。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支持2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提升品質、擴大規模、提高市場影響力。積極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出臺省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生產標準和規程,將綠色優質農產品列入精準監管和動態監測的重點。圍繞8個產值千億元級產業,組織開展標準體系研究,著力構建主要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發布年度緊缺標準需求清單。
推進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
去年,我省啟動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優工程,全省1.16萬個食品小作坊全部實行建檔登記、規范化管理,已基本解決無證生產及“臟亂差”問題。建成省級餐飲質量安全示范街(區)32條、示范店(食堂)1079家。但食品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水平低”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全省持證食品生產企業12500余家,其中大型食品生產企業(營業收入4億元以上)僅占比0.9%,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占比7.3%,其余絕大部分仍為10人以下的小企業。
小企業雖有小企業的優勢,卻也帶來食品安全監管的難題——一些企業缺乏誠信觀念和質量安全意識,主體責任尚未完全落實,違反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生產經營的現象時有發生。食品摻假造假花樣不斷翻新,違法犯罪活動呈現專業化、組織化、網絡化的特點。
“食品違法犯罪逐利性的本質特點,決定了犯罪易發多發態勢短期內難以改變,今年‘3·15’晚會曝光的河北羊肉添加‘瘦肉精’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省公安廳副廳長陳旭表示,近期全省將開展集中摸排暗訪行動,緊盯廣大人民群眾關心關切的菜籃子,以及餐桌上、舌尖上的安全問題,打擊本地犯罪、搗毀本地窩點。
“推進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年內培育300家‘名特優’食品小作坊,同時進一步提升監管的靶向性、精準度。”朱勤虎說,“十四五”期間,將繼續推進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升級食品生產經營監管、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等系統,不僅要探索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農產品和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運用,還將加快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
防范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
隨著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非傳統食品安全風險日益增大。同時,“渠道創新”加大了監管難度,催生新的風險。食品供應鏈國際化導致食品安全風險隨國際供應鏈擴散,進口食品輸入性風險加大。
“我省高標準建設‘江蘇冷鏈’食品追溯系統,目前已覆蓋3萬家進口冷鏈食品企業、1.1萬個品種,基本實現重點進口冷鏈食品全鏈條追溯。”朱勤虎表示,未來將嚴格落實口岸環節預防性消毒措施,指導各地推進集中監管倉建設,對第三方冷庫實行全覆蓋備案管理。督促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執行進口冷鏈食品“專區存放、專柜銷售”制度。健全完善冷鏈運輸服務標準規范,引導企業發展多式聯運等運輸組織方式。嚴厲打擊冷鏈食品走私違法犯罪活動,堅決防范進口冷鏈食品輸入性風險。
“截至2月底,關區共監測進口貨物820批,抽樣15670個,開展口岸預防性消毒1125.32噸,從1批進口水產品外包裝上檢出核酸陽性,海關總署對相關境外生產企業采取了‘熔斷’措施。”南京海關副關長王續剛介紹,接下來將持續抓好進口冷鏈食品口岸環節新冠病毒監測和預防性消毒工作,嚴格落實進出口食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計劃,加強對一線業務的指導和督查,全力保障關區進出口食品安全。
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居民食品消費從溫飽型消費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費轉變,從“吃飽、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轉變。“眼下我們正在開展江蘇省人群食物消費量調查,持續更新和完善人群營養及食物消費狀況數據庫。開展中國食物成分監測工作,更新江蘇省食物成分數據庫。”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周明浩說,將高標準做好食品企業標準備案服務工作,穩步實施國民營養計劃和合理膳食行動,繼續推進營養健康食堂、營養健康餐廳建設,全面普及膳食營養和健康知識。(丁茜茜 李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