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作為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滕年軍主要從事百合研究。原本在高校里教書育人,卻因為一次偶然機遇,讓他走到基層,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助推當地產業發展。
牽掛百合就像對自己的孩子
“部落之吻”“紅色彈珠”“老虎羅賓娜”……如此好聽的名字其實是一株株百合花的名字,而它們就生長于南京棲霞區八卦洲街道外沙村委會東側的南京農業大學百合基地。這個占地20余畝的百合基地保存了280多種百合,百合綻放之時,市民可以免費前來觀賞,而種下這些百合的人正是滕年軍。多年前,滕年軍去英國訪學發現國內百合研究與產業較落后,觀賞性百合種球幾乎全從荷蘭進口。他漸漸萌生出繁育本土百合的想法,隨后他四處收集百合資源,并開展百合育種研究,希望繁育出百合界的“特種兵”。2017年8月,滕年軍前往棲霞區八卦洲街道科技掛職。在具體工作中,他時刻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身份來嚴格要求自己,真正發揮科研領頭人的作用。在八卦洲外沙村百合基地里,滕年軍挽起袖子當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開始精心培育他理想中的“百合園”。基地的農民說,滕年軍喜歡穿膠鞋。他牽掛百合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下雨就擔心土壤積水,忙不迭往地里跑。之所以研究百合,是因為滕年軍和家人都喜愛百合。而當他第一次來八卦洲時,就喜歡上這里了。“環境好,人質樸,菜比城里好吃很多。”滕年軍說,“一草一木,遠山近水,都是享受。可貴的是,八卦洲是沖積灘,島上的沙壤土特別適合百合生長。”這也讓他和八卦洲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八卦洲帶來社會和環境效益
依托南京農業大學平臺,滕年軍有力地推動了八卦洲花卉園藝產業發展。今年6月21日,南京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陳利根、棲霞區區長王生等共同出席了“南京農業大學八卦洲現代園藝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揭牌暨新項目簽約儀式”,標志著南京農業大學與棲霞區一項重大校地合作項目正式建成。該中心前后經歷了近兩年的建設,包括一棟2000平方米左右的實驗辦公大樓和60余畝科研用地,當地政府投入了建設經費1000余萬元。而這項成果的落地離不開滕年軍的努力。目前,南京農業大學5個教授團隊、40余名科研人員已入駐中心開展現代園藝產業科技創新研究與示范推廣工作,將有力助推當地花卉園藝產業發展。作為南京農業大學百合研究團隊負責人,滕年軍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用了不到1年的時間,在八卦洲建成了“南京農業大學八卦洲百合種質資源保存與研究基地”,目前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百合園。近兩個月,隨著百合花陸續開放,吸引了來自全國各自地近40個考察團、5000余名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來百合園免費考察、游覽;近10家媒體競相報道,受到了數十萬人的關注。百合園不僅為八卦洲帶來了顯著的社會和環境效益,也為南京農業大學教學科研、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和向公眾展示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 滕年軍作為棲霞區科技鎮長團掛職干部,有機地整合了自身專業優勢與八卦洲產業發展需求,在校地雙方領導共同關心和支持下,通過努力做出了亮點工作。滕年軍希望,通過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將百合產業打造為八卦洲的富民產業之一和“金字招牌”,為八卦洲花卉園藝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做出一份貢獻!通訊員 王春元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肖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