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社區青少年的暑假生活,讓小朋友們了解紙的產生、來源以及廢紙的再生,培養環保意識,8月1日下午,蘇州市姑蘇區白洋灣街道金筑社區開展了“體驗神奇‘造紙術’”活動,帶領小朋友先后進行配紙漿、攪拌、平鋪紙漿、自然晾干等環節,共同學習體驗古法手工造紙。
古法造紙看似簡單,實則需要足夠的耐心、細心與靜心。活動伊始,志愿者喻老師向孩子們講解了紙的發展歷程,讓大家充分感受古法造紙術的神奇魅力,領略古人的非凡智慧。同時,老師圖文并茂地講解了地球因資源浪費和污染而出現的巨大變化,倡導大家節約用紙,以減少樹木的砍伐,還地球一片純凈的藍天。
隨后,孩子們動手體驗古法造紙這一傳承千年的技藝。喻老師帶來了現成的紙漿,省略了較為復雜的制作紙漿過程。小朋友分成6人一組,大家將紙漿浸泡到裝有水的盆中,攪碎,然后加入造紙膠,繼續攪拌。第一次嘗試,在攪拌過程中,小朋友們一開始把盆中的水攪到外面,或攪不開紙漿;抄紙的時候,出現紙張過厚、過薄或紙漿聚集在一起等情況。慢慢地,大家在老師的幫助下,都完成了最有技術含量的抄紙工作。
接下來是本次造紙術的“趣味”環節。小朋友們可以在自己制作的紙上放干花、閃片、鮮花綠草進行裝飾。有的把花瓣撕下來精心布置“漫天飛花雨”;有的將星星的閃片撒在紙張上,形成“星光點點”的畫面。最后,舀起一勺紙漿澆在裝飾完的紙張上,晾干,就完成啦!活動中,孩子們熱情高漲,大多數孩子都在家長的陪同下獨立完成了體驗。陪孫子前來參加活動的俞奶奶說:“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讓孩子在快樂的玩耍中獲取了知識,讓孩子們從小懂得節約是一種美德,非常不錯……”
此次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也懂得了一張紙的來之不易,。金筑社區黨總支書記陳迎青說:“這次古法造紙活動的開展,不僅是告訴孩子們古法造紙是怎樣的流程,同時也培養孩子們加強環保觀念。希望通過開展一系列相關的非遺手工活動,讓中國傳統文化得到傳承與發展。(周曉青 通訊員 金夢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