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英 見習記者 朱亞蕾
開春以來,為精確對接百姓需求,健全“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服務機制,吳江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積極發動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群眾需求摸排”活動,真正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接地氣、有生氣,為居民群眾解需求、增幸福。
(資料圖)
“問需配菜” 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更合群眾“口味”
在同里鎮富土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有一面貼滿了便簽的“心愿墻”。
富土社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心愿墻”上是轄區居民寫下的有關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需求及意見建議。“我們會定期收集心愿便利貼,將群眾需求匯總并及時處置。接下來,社區將依托‘心愿墻’做好志愿服務工作,力爭以最短的時間、最高的質量為群眾點亮心愿。”富土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們可以多引入一些兒童繪本,或者在周末開展一些親子閱讀活動。”“我認為可以在村里選出幾位‘領讀人’,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一些經典書籍。”……
近日,在震澤鎮朱家浜村農家書屋里,志愿者和村民各抒己見,紛紛表達對未來開展閱讀文化活動的建議。朱家浜村相關負責人表示,朱家浜村將圍繞全民閱讀,打造一批精品活動,例如開展書法培訓、繪畫培訓等公益課程。
此外,吳江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還組織轄區黨員、志愿者、物業工作人員等群體,通過入戶發放問卷、網上征集、座談會等多種方式開展需求摸排,問計問需于民。吳江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提高了居民群眾對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知曉率和支持率,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更為今年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明確了方向。
“點單上菜” 提供更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項目
聆聽大運河的紅色故事,品味古纖道的文化歷史。近日,江陵街道新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長安實驗小學在吳江運河古纖道共同開展“品味運河古纖道,賡續紅色踐文明”主題活動。
活動中,長安實驗小學的少先隊員們在社區黨員志愿者的帶領下,一邊漫步古纖道,一邊認真聆聽大運河的“前世今生”。“通過志愿者叔叔的講解,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也感受到江南水鄉文化的魅力。”長安實驗小學陳同學說。
本次活動正是陳同學的媽媽“點單”來的。“在前期需求摸排中,我們了解到部分家長因工作繁忙,沒時間帶孩子外出玩耍,就希望社區能開展一些針對少年兒童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因此,我們決定帶孩子來運河古纖道開展活動。”新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平望鎮金聯村舉辦了“發光的火箭”科普教育實踐活動,吸引了村里許多小朋友參加活動。活動上,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們通過電源、導線、開關、燈泡搭建了電路。隨著燈泡亮起,小朋友們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臉。“我們的燈很快就亮了,這點小事難不倒我們。”小朋友們說。
金聯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金聯村將進一步關注未成年人成長成才,舉辦更多有特色的科普活動,更好地滿足群眾的文化教育需求。
吳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需求摸排行動已基本覆蓋全區各板塊,收集到群眾需求4500多條,接下來,他們將督促各地梳理居民的不同訴求,加快形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定制套餐”,真正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符合群眾“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