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北新聞
(相關資料圖)
湖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日前印發《全面促進農林牧漁業穩產保供2023年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聚焦糧食、畜禽、油料、菜果茶、淡水產品等12個農業重點品類,細化分解任務到市(州)和耕地面積大于5萬畝的86個縣(市、區),壓實地方黨委、政府重農抓糧政治責任,全力以赴推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讓“米袋子”“菜籃子”多裝湖北糧、荊楚味。
挖掘再生稻、雙季稻擴面增量潛力
《行動方案》明確,我省將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嚴格落實市縣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在主產縣(市、區)實施中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和雙季稻輪作項目,實現穩面積、提單產、增產量。全面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挖掘再生稻、雙季稻擴面增量潛力。推廣“糧食作物+”技術模式,應用水稻側深施肥、統防統治、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關鍵技術措施,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增收。
洪湖將再生稻作為特色主導產業,種植面積達30萬畝,總結出再生稻高產高效的“1234”種植模式,即在1000平方米稻田內,收獲兩季水稻,稻谷總產達到3000斤,產值超過4000元。
確保“菜果茶、肉蛋魚”量豐質優
《行動方案》提出,加大生豬產能調控力度,確保能繁母豬存欄量穩定在245萬頭左右的合理區間。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發展現代家禽產業體系。支持牛羊養殖大縣重點圍繞增加能繁母畜養殖、優質飼草供應等,推動牛羊增量提速。
作為水產大省,去年我省淡水水產品產量首次突破500萬噸大關,連續27年居全國第一位。今年,我省漁業生產主要是加快池塘改造升級與尾水治理,支持推廣“七錢蝦”“稻蝦鱔”“稻田無溝化”等養殖模式。大力發展現代化設施漁業,全省新增規模200萬立方米以上。力爭全年淡水產品產量有新突破,名特優品種養殖比重提升到42%以上。
油料生產將充分挖掘冬閑田擴種油菜潛力,加快推進油茶產業擴面提質,力爭油菜籽、油茶籽產量增幅達到8%、6%以上。
菜果茶生產將圍繞設施蔬菜、大中城市蔬菜基地建設,加快建設打造一批精品果園、生態茶園。
攥緊“兩個要害” 強化產業支撐
《行動方案》要求,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全省7131萬畝耕地、588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全年完成建設35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打好“種業翻身仗”,加快建設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做大做強水稻、油菜、生豬、家禽、淡水魚等優勢種業。
提高農業設施裝備水平,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支持水稻主產區建設集中育秧中心,設施蔬菜優勢區建設區域性集約化育苗中心。支持糧食烘干、油菜籽收獲、果茶采摘、畜牧水產養殖等先進適用農機裝備,在更大規模、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推廣運用。
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推動農業與商業、旅游、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預制菜產業,加強農業品牌培育,支持特色農產品“走出去”。
《行動方案》要求,各級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要聚焦第一產業生產發展主責主業,進一步細化分解任務,多措并舉增產增效,確保年度目標任務完成。同時,建立農林牧漁業生產目標考核獎勵機制,激勵各地“跳起來摘桃子”。
標簽: 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