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略顯詭異的配樂,鏡頭掃向一個房間:幾排桌子整齊地擺放著數十臺電腦,屏幕上是各種主播正在賣貨。此時,幾行大字啪啪啪打出:“太嚇人了,200平方米直播基地空無一人,全是AI數字人直播……”可仔細一看,這些主播的長相又似乎跟真人無異。
最近,你在微博、小紅書,以及各大短視頻平臺上,是否刷到過類似視頻?有人真誠發問:真人主播要失業了?也有人感慨,這是人類運用技術打造“入侵真實的仿象”又一案例。
這種現在頻頻現身直播間的AI主播,名叫“2D超寫實數字人”。用最直白的語言來介紹,就是真人主播的“嘴替”。隨著人工智能概念近期的火爆,它們也被營銷公司包裝成能替代真人主播的帶貨小能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問題是,如果真人主播都搞不定,數字人能帶來成功嗎?
數字人涌進直播間
數字人并不新鮮,洛天依、柳夜熙等都紅極一時;帶貨也非初次試水,各種虛擬偶像此前早就參與過。而眼下這波正在風頭上的數字人,有點不一樣。
虛擬偶像洛天依、柳夜熙
他們的形象更接近于普通人,如果不仔細看畫面,會誤以為就是真人。目前,這些AI主播主要出現在本地生活團購的直播間,引導用戶購買各種團購券,也有少數會售賣零食、快消品等標品,以單純的講解為主。
直播間里的2D超寫實數字人主播
“歡迎新進直播間的寶寶們,5號鏈接大家都去拍”“團購呢是到店消費,人均不到50米(元)就能吃到烤肉”“招牌的牛鞭牛尾燉鮑魚套餐直播間只要68米,還在等什么”……當有用戶進入直播間,他們可能會念出網名并表示歡迎;除了介紹商品,還可以簡單回答彈幕區的問題進行“互動”。
按照提供此類技術服務的公司的說法,這些2D超寫實數字人主播,“以真人為基礎1:1數字復刻而成的模型,和真人的形象、表情、聲音幾乎一模一樣”。
“我們熟悉的虛擬偶像,主要靠穿戴動作捕捉設備的‘中之人’(操縱數字人進行直播的人),而2D超寫實數字人走的是另一種技術路徑。”在杭州從事數字人行業四五年的阿文解釋,“整個過程簡單點講,就是你事先拍一段三五分鐘的視頻,一般在綠幕前,可以加上一些常用手勢;通過技術訓練,根據你的視頻生成數字人;后續每次有需要時,只要給一段文案或者音頻,它就會基于之前的視頻,替換嘴型部分,而表情、手勢等,依然是你的原視頻,所以看起來一模一樣。”
就現階段來說,這些數字人主播普遍還沒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看得久了,就會發現他們的動作是重復的,車轱轆話也是說了一圈又一圈;有些摳圖痕跡明顯,偶爾還會出現音畫不同步。看出端倪的網友好奇地在彈幕區發問:“主播是真人嗎?”
便宜但未必好用
但2D超寫實數字人主播有一大優勢,就是:便宜。
向業內人士請教了一下,一位小商家如果從零開始,想要搭建一個最簡單的真人直播間,頭一個月開銷保守估計在5萬元以上,后續每個月的支出可能也要兩三萬元。
相比之下,2D數字人就劃算多了。他們可以365天7×24小時不間斷吆喝帶貨,還不需要交五險一金,賣出的貨不拿提成。場地成本同樣省了,想要什么背景,動手直接在電腦上替換。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機。眼下,市面上已經出現了不少提供此類數字人相關服務的公司。比如南京一家有名的數字人公司,一個數字人主播定制費用為8000元,一年系統使用費8萬多元。
還有一大批野生的散戶,分散在各種平臺兜售。這類數字人多以公共使用為主,即企業事先已集中采購獲得形象授權產出通用的數字人。你購買服務后,可以從公模中挑選喜歡的形象。
公模
其中廣州的一位代理商坦言,單個2D數字人單場直播下來,GMV(網站成交金額)可能并不算高。他展示的其中一個烤肉團購券案例,每分鐘在線人數11人,人均觀看時長39秒,千次觀看成交金額886元,商品點擊率6%。
“優勢是在于提供多種形象,一段音頻可生成多個不同數字人直播視頻,輕松搭建直播矩陣。”他給出的優惠價是2500元使用1套數字人直播系統半年,如果花39800元/年,就可以買下20套數字人直播系統。
而杭州一家公司的業務助理表示,2D超寫實數字人在本地生活中小商家中用得比較多,還可以用于海外TikTok、Youtube、亞馬遜等平臺的內容創作。他說春節前后杭州一家旅游公司就采購了10個數字人,賣出了大量的旅游線路。
“直播這個事呢,我覺得2D數字人還真代替不了真人主播。”Simon是上海一家直播機構的運營負責人,多次來杭州做直播活動,也和這邊數字人相關業務的公司有過接觸,但終因體驗感不達預期而作罷。
“真人主播的不可替代性,主要在于情感連結、互動溝通這塊,可以提升粉絲粘性、提供情緒價值。短期看,2D數字人主播做不到這些。”
“此外,直播平臺有自己的一套算法機制,如果一直用數字人直播,不會分發太大流量。”在Simon看來,定制一個精致的數字人主播也需要一定投入,但現階段綜合來看,產出可能不一定和投入成正比。
抖音:發布者應對AI生成內容作顯著標識
作為一種輔助工具,這類會直播的數字人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科技進步的一大意義就是把人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不過,現在已經出現了這樣一種趨勢:賣數字人的公司將數字人和新時代互聯網營銷深度捆綁,讓人覺得自己距離成功就差一個數字人。
更何況,眼下在直播中使用數字人,還存在一定風險。
5月9日,抖音發布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臺規范暨行業倡議。其中提到,創作者、主播、用戶、商家、廣告主等平臺生態參與者,在抖音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時,發布者應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進行顯著標識,幫助其他用戶區分虛擬與現實,特別是易混淆場景;虛擬人需在平臺進行注冊,虛擬人技術使用者需實名認證;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發布侵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權、知識產權等。一經發現,平臺將嚴格處罰。
記者也向快手客服做了相關咨詢。對方一再表示,建議直播時真人出鏡,如果檢測出或者被舉報“非真人直播”,很可能會被封號;不過,當數字人用于短視頻發布,那么平臺一般就看內容是否合規。
此前,有人為了防止被封禁,想出了一個方法:雙機位直播,用一個數字人搭配真人講解,前者循環口播,后者做產品展示和互動。
人均一個數字人的時代來了?
除了電商領域,在阿文看來,這類2D超寫實數字人的最佳使用場景,是純觀點輸出的短視頻。“比如羅振宇之前堅持了十年的‘羅胖60秒’。此類視/音頻無需實時互動,動作也沒太大變化,每次只需要替換嘴型部分,大大節省制作時間和成本。”
事實上,一些大V正在這么做。如果你刷過幾期財經自媒體博主劉潤的短視頻,就會發現屏幕大多打著一行字:部分畫面使用了AI技術制作。去年10月,他就公開透露,短視頻平臺上的內容大部分由“數字人劉潤”完成。
財經作家吳曉波也在最新一次的跨年演講中直言:2023年每家公司都可能需要一個數字人,用它來做本地生活、客服、品牌直播、短視頻等。
入局的還有互聯網大廠。3月底,騰訊發布AI智能創作助手“騰訊智影”,主打人人都能打造數字人。用戶上傳少量圖片、視頻素材,就能得到自己的數字人分身,數字人直播也已接入。而早在去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App數字人計劃”就號稱要實現“人均一個數字人”。
騰訊AI智能創作助手“騰訊智影”
此外,隨著各種生成式AI工具的興起,網上能找到不少免費教程。動手能力強的,依葫蘆畫瓢,不花一分錢也可以搗鼓出一個數字人。
話說,你想要用自己的數字人做些什么?直播帶貨賺錢、創作短視頻,還是成為你的互聯網嘴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