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巴東起
1062公里長江湖北段
【資料圖】
浩浩湯湯、一路向東
看湖北如何肩負光榮使命
確保“一江清水東流”
努力繪就萬里長江新圖景
宜昌:破解化工圍江,是決心,是責任
長江云新聞記者來到宜昌,猇亭長江邊的燈塔公園很是熱鬧。宜昌市民向哲告訴記者:“現在可以隨時來吹吹江風,拍拍江水了也真正感受到了母親河的美,打心眼里想要用心保護好她。”
2018年的宜昌,化工產業占到全市GDP的三分之一,必須破解化工圍江,是決心,也是責任。猇亭江岸曾經布滿化工企業,它們要么被果斷淘汰,要么整體搬進化工園,找到了轉型發展的新方向,比如,這家搬遷企業華昊新材料,剛剛摘得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
宜昌華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鮮開瓊介紹道:“搬遷是一個里程式的提升和轉變,現在圍繞超高純的化工產品進行研制,產能將會是原來老廠的10倍利稅將近15倍。”
從2018年開始,湖北壯士斷腕,陸續“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452家,實施“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雙十”工程和“新雙十”行動,傳統化工“離江而去”,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的產業迎來蓬勃發展。
荊州:碧水再現,精靈回歸
順江而下,來到九曲回腸的荊州石首,迎接我們的是兩只特殊的江豚。一周前,中國科學院水生所在這里拍攝到一段畫面,這是中國首次放歸長江的遷地保護江豚放放和閨閨,它們經過短期適應,已經進入長江干流水域,表明遷地保護江豚已經完全可以適應長江自然水域環境。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郝玉江表示:“長江江豚的自然種群數量已經達到了1249頭,和2017年1012頭相比有明顯增長,也體現了我們長江大保護行動以來,對長江生態環境改善所產生的巨大作用。”
青山復綠,碧水再現,江豚麋鹿,精靈回歸。這些年,湖北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12480個排污口被整治,1810個碼頭成為歷史,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長江干流湖北段水質保持在Ⅱ類。
仙桃:長江大保護“攥指成拳”
沿江前行,河湖縱橫,江漢平原腹地的仙桃市,前不久剛收到一筆300萬元的補償金,這是湖北第一筆長江一級支流跨市生態補償資金,因為通順河水質達標,由下游的武漢向上游的仙桃支付。
保護的措施必須“長牙齒”,保護的成果也必須可量化。湖北在全國先行先試“跨區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將上下游緊緊捆在一起,武漢、黃岡、孝感、隨州、咸寧、鄂州互簽協議,誰的責任找誰,誰干得好獎勵誰。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任憲友說:“真金白銀的東西拿出來,大家樹立一個一體化的意識,共同來做這個事情 。”
長江大保護,早已不是一條干流、一個城市“單兵作戰”。近年來,湖北積極推動《長江保護法》實施,出臺《磷石膏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用法治力量守護長江。今年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強化省級統籌,將全省劃分為長江、漢江、清江3個一級流域和16個二級流域片區,確定流域綜合治理的“底圖單元”。如今,湖北全流域上下游統籌、左右岸協同、干支流互動,長江大保護“攥指成拳”。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監測處處長劉愛華:“‘十四五’期間,湖北省共布設地表水環境質量斷面點位361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了90.5%,優良水體的比例是優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充分反映了我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明顯成效。”
長江云新聞記者在黃梅縣劉佐鄉看到,長江正是從這里流出了湖北,流進安徽地界。出境的水質怎么樣?記者掃一掃岸邊的水環境監測二維碼,就能看到湖北的成績單,總磷是目前長江的首要污染物,6月湖北出境江水的總磷濃度是0.062mg/l,比2022年底又下降了28.9%,湖北已經連續4年保持長江二類水質出境。
現在從巴東巫峽口到黃梅劉佐鄉一千余公里河暢水清、岸綠景美,護佑一江清水東流的光榮使命湖北擔在肩上步履不停。
(長江云新聞記者 尚大原 張龍 溫少海 樂城 巴東臺 宜都臺 猇亭臺 黃梅臺 責任編輯 朱宇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