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記者來到當涂縣湖陽鎮長江流域退捕漁民“捕轉養”水產養殖基地,養殖戶馬五一正在基地里忙碌。
“年前清塘、曬塘,這幾天剛投放了蟹苗。”馬五一告訴記者,去年螃蟹養殖量大,有1000多斤螃蟹一直銷售到今年1月中旬,賣了5萬多元錢。
今年50歲的馬五一家里世代以捕魚為業。2019年,馬鞍山市開展長江禁捕退捕工作,馬五一夫妻和當地許多漁民一樣上了岸。
“以前都是和魚打交道,剛上岸時有些不適應,也不知道自己能干點啥。”馬五一說。他和妻子上岸后,被安置在當涂縣湖陽鎮,了解到當地有“捕轉養”項目,覺得很適合自己,就在該鎮“捕轉養”基地承包了25畝水面養殖魚蝦蟹。“水面雖不算大,但蝦、白鰱、鱖魚、螃蟹等水產品都有,一年到頭都能賣!”用馬五一的話來說,住上了安置房,當上了養殖戶,生活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
記者了解到,馬鞍山市為解決漁民穩定就業問題,制定了推進退捕漁民轉捕撈業為養殖業的相關政策,鼓勵各縣區充分利用現有水面、灘涂、山場、崗坡地等資源,通過政府引導、政策獎補等措施,積極組織有能力、有意愿的退捕漁民以各種形式從事養殖業。結合該政策,水產養殖業基礎較好的當涂縣整合資金,著力建設退捕漁民轉產水產養殖業的“捕轉養”基地。
“經過改造,基地基礎設施完善,道路硬化,供電、供水、增氧、自動投喂機、船只等設施齊全。”當涂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陶紅革說。當涂縣對符合條件的“捕轉養”基地給予一定的政策補貼,鼓勵退捕漁民抱團集中養殖,擴大示范效應。
馬五一告訴記者,“捕轉養”基地設有工作專班,每逢塘口消毒、苗種選擇、病害防治等關鍵時期,都會有人上門指導,提供免費的養殖技術培訓、市場銷售等服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