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老宅是古城的一張響亮名片,也是展示江南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一口井、一棵樹、一方古建、一幢老宅,都是蘇州古城風貌的典型意象。
近年來,保護區、姑蘇區始終堅持傳承與活化并舉,將新的產業、業態和城市功能“裝”進來,讓古建老宅“活”出新的精彩。
顧家花園13號將修繕完工
(資料圖)
近日,位于姑蘇區平江街道顧家花園13號的古宅修繕工程已進入尾聲,正式進入對外招商工作。作為著名物理學家蘇肇冰的故居,顧家花園13號是典型的民國花園洋房建筑,于2003年被列為蘇州市控保建筑。
走進顧家花園13號,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兩層高的民國風洋樓,面闊三間,有著青磚外墻和四向坡屋頂。建筑正對一棵粗壯的玉蘭樹,是院落內為數不多被保留下的景觀。
蘇肇冰1937年出生于蘇州,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也是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重大突破背后默默堅持與付出的科研工作者之一。這處宅院是蘇肇冰的父親蘇髯孫于民國時期所建,經過歲月的洗禮,這處老宅多了一份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效果圖
效果圖
蘇肇冰故居于2021年獲得省住建廳專項獎補資金350萬元,并于2021年底開始修繕。
本次修繕遵從最小干預、可逆性原則,對建筑現狀以及庭院環境進行了整修,目前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招商工作正在進行中,已經有不少企業表達了濃厚的興趣。
古建老宅煥新,“活”出真精彩
作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蘇州市姑蘇區的古建老宅資源非同一般。438處文控保建筑、1141處文物登錄點及新發現點是2500多年歷史的饋贈,也是沉甸甸的責任。
這些年,蘇州市、姑蘇區兩級政府針對古城古建老宅保護利用作出系統謀劃,其成果在今年春天加速展現。
吳古庭故居古宅修繕項目開工
姑蘇區平江街道建新巷29號,剛剛開工的吳古庭故居(吳宅)古宅修繕項目已被圍擋起來,只露出一棵冒著新芽的樹木。
大門旁設置二維碼,只需一掃,這座古宅的前世今生在耳畔響起:清光緒年間蘇州士紳吳古庭的宅院,是遺存不多且保存較好的蘇州早期洋房之一,現存二色磚鑲嵌的菱形圖案圍墻是其特色……
今年,桐鄉烏鎮原居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計劃投資5000萬元對吳宅進行保護修繕,據悉,修繕完成后將作為設計企業總部使用。
顧廷龍故居古宅活化項目啟動
顧廷龍故居地處十梓街116號,原為晚清署江蘇按察使、布政使朱之榛舊宅,民國4年(1915年)為顧廷龍之祖父顧祖慶購得。故居承載輝煌的歷史,完好保留著清代“四朝元老”潘世恩題寫的磚雕門樓。
該古宅活化項目將依托顧廷龍故居整體打造一個集美術館、藝術眾創空間為一體的全新藝術基地,通過藝術展覽、藝術交流、講座、研討會、產業孵化基地、顧氏陳列館等方式將老宅“活化”,為提升蘇州文化軟實力作出貢獻。
如今,蘇州一處處古建老宅被激活,也為古城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的發展空間,成為古城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新探索。
最新數據顯示,蘇州古城盤活利用的中張家巷29號、秦宅、潔園等8處古建老宅,去年累計產生1.89億元稅收,其中還出現單體稅收過億元的宅子。
保護古建老宅,通過修繕讓它們“存活”并引入新業態,傳承與活化并舉,在保與用中找到最佳平衡點,蘇州這些古建老宅才能真正地“活”起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