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鹽城工業經濟“奔跑”開局。全市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2669.7億元,同比增長15.9%;規上工業開票銷售2158.7億元,同比增長10.5%。
(資料圖)
逐夢工業強市,我市強化“配套+要素+服務”產業功能,優化大生態格局,全力打造企業成長壯大的福地、產業集聚繁榮的高地,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后勁。
“粗”鏈條發展快
如何全面推動工業經濟總量躍升、質量倍增?產業鏈上的“千億俱樂部”東臺最有發言權。
東臺始終錨定工業強市首位戰略,全力以赴攻項目,去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規上工業企業開票銷售近千億元,歷史性地跨入全省縣域經濟“千億俱樂部”,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和大健康“三新兩特”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突破1200億元,占制造業比重提高到78%。
細細分析成績單,不難發現產業鏈配套正是東臺的制勝法寶。加速產業“鏈條延伸、集群共建”,加快推動重點產業鏈沿鏈聚集,推動完備的新興產業鏈成為工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才能持續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不久前,總投資100億元的晶澳科技項目在東臺開工。把全球光伏行業的“領頭羊”領進門,勢必為東臺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新高地注入澎湃動能。開工不到半個月,東臺市委主要領導便深入項目現場,“現在每天投入多少人力機械?”“項目推進過程中還有哪些矛盾問題?”察看項目進展,會辦矛盾問題,推動項目建設提質提效。
讓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從“零”到“鏈”,由“鏈”成“群”,隨著不銹鋼加工貿易市場投入使用、鹽城鋼鐵職業技術學院開班招生,響水已形成集鎳鐵冶煉、生產加工、科創研發、人才培育、市場銷售于一體的不銹鋼全產業鏈條,3個100萬噸不銹鋼特色產業基地初顯規模,致力打造全國高品質不銹鋼產業新地標。在“鏈主”企業的示范帶動下,響水逐漸形成產業集聚的“雁陣效應”,60多個不銹鋼產業鏈項目陸續落戶園區,今年開票銷售有望突破2000億元……
如今在鹽城,鏈式發展動能澎湃。一季度,全市23條重點產業鏈規上開票銷售占全市總量的四分之三。動力及儲能電池產業鏈延續高速增長態勢,同比增長2倍。配套的產業鏈,讓鹽城工業的“進”增添了“穩”的成色,拓展了“穩”的空間。
聚要素動能強
要素集聚為工業強市提供不竭動力。金融、人才、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既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又兼顧實際創塑優勢。
近日,省自然資源廳公布《2023年度節地模式(技術)先進典型案例》,我市瑞萊鉑智能機器人項目綜合施策節地模式成功入選“盤活存量資源資產節地模式(技術)”先進典型案例,全省僅10家。
瑞萊鉑機器人項目所在地原先是低效的工業廠房,鹽城高新區將該地塊進行低效用地再開發。盤活一棟原廠房,新建兩棟高標準廠房,盤活后地塊容積率達1.58,土地承載力顯著提升。
一步妙棋,整局盤活。不僅高效利用既有土地要素,還大大縮短了項目建設周期。該項目從簽約到投產,不足一年,目前二期項目正處于廠房內裝階段,全部投產達效后,可實現開票銷售10億元。
人才是企業發展最寶貴的資源。大豐為異地求職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免費提供七天住宿,一個小小的舉動,既解決求職青年階段性住房難問題,又“借機”發放城市推介、政策宣傳手冊和企業招聘崗位信息等清單。此舉不僅受到外地青年的歡迎,還迎來企業的一片贊譽。
洪田科技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實現電解銅箔高精密設備的國產化,打破了進口設備對國內高端電解銅箔市場的壟斷。現因市場供不應求,計劃擴大生產規模。我市金融機構了解到企業需求后,為其提供5億元綜合敞口授信,實實在在解決企業燃眉之急。
強化金融支撐作用,聚力服務工業經濟。我市聚焦省市重大項目以及全市“5+2”戰略性新興產業、23條重點產業鏈等重點領域,開展金融服務專項提升行動,建立政府金融政策、銀行信貸產品、企業融資需求“三張清單”,確保制造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增速。截至3月末,全市制造業貸款余額1048.34億元,比年初增加119.13億元,同比增長22.3%;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497.82億元,同比增長92.57%。
優服務后勁足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營商環境就像陽光、空氣、水和土壤,是企業扎根發芽、茁壯成長不可或缺的“養分”。打造優質的營商發展環境,究竟應該從何發力?
“從項目簽約、手續審批,到即將投產,專人全程跟蹤服務,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作為省級重大項目的遠航錦鋰高效儲能電池項目,主要生產磷酸鐵鋰高效儲能電池。該公司5GWh儲能項目技術總監任龍說,現在一期生產線設備已全部到位,預計4月份完成試生產、6月底進行批量生產。
全周期幫辦、管家式服務。在鹽城,現有1015名項目幫辦代辦員活躍在項目現場,進行全流程服務。全程代辦、專業幫辦,去年以來,295個市級以上重大項目全部實現幫辦代辦,辦理時長平均壓縮33%,部分“極簡審批”項目開工時間平均提前70天,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申報材料精簡了34%,大大增強了經濟發展動力和企業獲得感。
對重點項目進行“量體裁衣”,編制專屬審批事項清單,我市在全省首推“承諾+審驗”等創新舉措。在國家級中韓(鹽城)產業園中推行“承諾+審驗”信用承諾制改革,成功推動SK動力電池等35個、總投資額超1100億元重大項目順利開工。在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項目中推行“極簡審批開工”政策,在確認土地、環保、安全合規前提下,多部門聯合為企業簽發《承諾預審施工意見書》,實現簽約即開工。
比服務、拼時效。抓好服務工作,就是增強發展后勁。我市縱深推進“企業大走訪、項目大推進、產業大招商”活動,“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發展好的時候無事不擾,有困難的時候主動靠前、及時回應,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同時,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運營成本最低、辦事效能最高、貿易投資最便利、發展預期最穩定”的營商環境,持續擦亮“鹽誠辦”服務品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