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創新,孕育著一片藍海;一個關鍵技術的突破,宣示著一面行業旗幟誕生;一次誠意滿滿的產學研合作,一幅以科創為底色的高質量發展畫卷徐徐展開。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新理論、新技術、新思維、新方案等加速向各領域廣泛滲透,不斷拓展認識的邊界,連云港正在用創新的力量為區域發展開辟新的產業領域、創造新的發展機遇,推動港城制造向著高質量發展鏗鏘邁進。
以創新為核心塑造發展頭陣
(相關資料圖)
作為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連云港依靠走出去“借智”,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產業成長之路。
構建了全國最大的抗腫瘤藥物、抗肝炎藥物研發生產基地及現代中藥研發生產基地,“中國醫藥創新看江蘇、江蘇醫藥創新看連云港”越發成為行業共識;
在石英原料提純、球形硅微粉和電子封裝材料等領域擁有競爭優勢,是國際先進水平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用的石英材料、制品和封裝材料的制造基地;
……
這些戰略科技力量是保障全市經濟發展、保障港城制造高質量增長的“壓艙石”。
數據顯示:2012年至今,連云港市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8項,其中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4項,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省科學技術獎96項,其中科學技術一等獎11項、二等獎19項、三等獎52項,企業技術創新獎11項,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1項,國際科技合作獎2項。
成績斐然,但依舊存在短板。
“連云港要想建設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創新策源地和重要產業創新中心,單靠個別企業實現趕超是遠遠不夠的。”市委黨校教育長盧山感嘆,“未來,連云港要抓住醫藥、材料、風電裝備、石化等長期領跑的強項,匯聚更多的國內外龍頭企業,做好具有顯著先發優勢和區域集聚優勢的產業,同時要積極搶占先機。”
以企業為核心鍛造創新攻堅部隊
歷史總是在矛盾中前進,危和機從來都是同生并存。
補強短板,就是優勢;戰勝挑戰,就是機遇。
市科技局副局長鄭剛表示,在科研經費有限的前提下,連云港依托廣大高新技術企業對標世界前沿科技領域,堅持國家所需、未來所向,以超常之力持續優化創新發展的戰略布局,培育壯大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增強創新策源優勢。
隨著科技高速發展,民航飛機的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成為業內攻堅重點。目前,中復神鷹正在加快“高速干噴濕紡碳纖維和其航空級預浸料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攻堅。
“我們已經攻克了航空T800級高性能碳纖維‘卡脖子’技術難題,成功開發了航空專用SYT55G產品,獲航空PCD預批準,產品各項性能指標已滿足航空領域需求。”中復神鷹董事長張國良介紹,目前,企業已經自主研發航空級預浸料及配套樹脂技術,初步攻克了航空級預浸料制備工藝,建成了年產能200萬平方米的航空級預浸料生產線,關鍵復材性能已滿足國產民航科技的應用需求,對進一步加速國產大飛機原材料國產化進程,推動國產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如何將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連云港市以企業為核心構建了全域創新格局,鼓勵各地發揮優勢、錯位發展、相互促進,形成既有高峰又有高原,各新其新、新新相映的生動局面。
構建全域創新格局——讓科技創新有效落地,連云港市相繼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推進科技與產業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含金量高、惠及面廣的政策文件,鼓勵企業劃出重點方向、排出重點項目,在更加細分的路徑上作“專精特新”的鉆研。
放大全域創新優勢——市開發區集聚了恒瑞、豪森、康緣等一批重點藥企,徐圩新區多家石化企業籌建創新中心,連云港高新區全國排名持續爭先進位。
增強全域創新動能——奧神新材料躋身國內最大的聚酰亞胺纖維生產企業;聯瑞新材成為蘇北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太平洋石英超純石英砂、半導體石英材料填補了國內空白;中復連眾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兆瓦級風機葉片生產企業;斯爾邦石化自主研發的光伏級EVA產能超過20萬噸,占全球產量28.6%。目前,全市已培育江蘇省創新型領軍企業12家,數量居蘇北第一。
以資源集聚為核心厚實創新家底
近年來,連云港市一方面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傾斜資源政策、營造創新生態,全面塑造技術領先優勢;另一方面,積極爭取高校科研院所在連開展產學研合作,全面提升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到技術開發的全鏈條創新能力,促進跨界融合、強強聯合。
——全省兩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的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建設順利推進。
——中國船舶七一六研究所、東華大學、南工大、南通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幫助連云港市企業在超低溫液化天然氣陸用裝卸裝置、碳纖維成套設備、大功率葉片、工程鉆機、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等方面積極創新,一批填補國內空白的中國紀錄寫下連云港銘牌。
——在科技副總、高校院所教授團隊的支持下,連云港市在流體裝卸、電力輔機、礦山機械等領域培育了一批全國單打冠軍企業。
市科技局成果處負責人宋玉冰介紹,越來越多的名校大院與“連”雙贏,共建一批創新載體。重點新型研發機構、省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硬核力量持續壯大。目前,連云港市發展“校企聯盟”1386個,引進省科技副總426名。去年組織開展產學研活動265場次,新增合作成果609個,獲批省產學研合作項目78項,超過前4年總和,歷年最多;獲批省科技副總137名,同比增長85.1%,均創歷史新高。江南大學與連云港市簽署校地合作協議,共建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連云港分中心;對接吉林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推進成果轉移轉化。
產業為群落、平臺為沃土、人才為種苗、資金為活水、政策為陽光……各要素融通共生的“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在這片熱土上全面構建。“產學研用金”多要素聯動的創新創業生態,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制度藩籬,在更大范圍構建起伙伴關系,打造高水平開放包容、富有彈性的創新生態奮進市。
(來源:連云港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