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天(6月2日),2023長三角自主創新人才發展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行。政府部門、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各方人士共同探討,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產業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數字化轉型帶來人才需求新變化
當下,無人駕駛成為可能、人工智能顛覆傳統內容創作方式,這些改變讓人們感受到數字化進程帶來的切身變化。論壇現場,企業人士介紹說,全球邁入數字經濟時代,一方面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產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產業通過加快數字化轉型,獲得新發展動力。在各領域數字化發展的背景下,各類用人單位亟需數字化人才。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南京院科技質量部副部長盛偉表示,“信息應用創新這塊的人才是很緊缺的,因為我們現在也牽涉到這種卡脖子難題,包括被國外一些技術的壟斷,打破我們正常的業務開展或者生產的應用,所以這方面就是一種綜合性人才,是我們急缺的。”
探索“3+0.5+0.5”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為推動企業、科研機構、職業院校共同參與到數字技術創新人才培養中,現場,長三角數字技術創新產教融合共同體正式成立,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成為首屆理事長單位。53所高校、36家企業攜手,未來將聯合成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學院,研發用于師生培養的全套教學資源庫,打造開放性信創產業實訓基地,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杜慶波介紹,“想采用‘3+0.5+0.5’的一個模式,3年在南信院獲得一個大專文憑,半年在信創(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技能培養上面,獲得信創證書,后面半年到生態圈內的企業進行實習,4年他既獲得了學歷,也獲得了技能證書。”
高校加快專業數字化升級
面對數字化轉型趨勢,一些高校正在加快專業數字化升級,以智能技術為核心,圍繞服務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擁抱數字社會,這是一個必然趨勢”,杜慶波表示,要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如5G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等賦能傳統的專業群,“像我們的智能制造專業群,要通過工業互聯網的賦能,我們的數字商務專業群,要通過大數據的一個賦能,這樣的話,南信院未來將服務于智能應用,打造成一個人工智能專業集群,以人工智能為同心圓的這樣一個專業集群,來支撐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這種變革。”
(江蘇教育頻道/汪媛媛 趙雪祥 戴增超 編輯/國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