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年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緊密攜手、協同發力,積極探索公共服務享受同城待遇,一個個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將長三角民生幸福圈越做越大。隨著一體化發展的民生紅利加速釋放,2.35億“長三角人”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江蘇臺記者耿昊東:“我現在是在蘇州的永鼎醫院,這里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信用+醫療’首批試點醫院,居民在就醫時可以申請獲得一定的信用額度 ,通過‘先醫后付’的方式來完成診療結算,進一步提升我們居民跨省就醫的便利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3月,“先診治、后繳費”的跨區域“信用+醫療”數字化應用服務場景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內三家醫院試點落地。基于示范區公共信用綜合管理平臺,通過跨省域居民數據的互通共享,讓居民異地就醫、同城待遇的體驗感不斷增強。推行兩個多月以來,已經有上百位市民享受到了這項便捷服務。
浙江嘉善市民顧女士說:“對于我們外地過來上海看病的話感覺比較方便,刷一次卡,可以實現醫保卡里面還有自費部分,同時可以結算掉,也是節約了很多的時間。”
蘇州吳江市民邱蕓說:“只要入院的時候點擊一下,授權開通,綁定一下就診人信息,住院的整個過程中都不需要再去交費,只要到最后結算的時候拿一下賬單,然后手機上支付完成就可以了。”
隨著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異地工作、就醫、居住的群體越來越壯大,滬蘇浙皖正致力于打造長三角醫療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長三角地區率先啟動的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目前已覆蓋三省一市41座城市和超萬家醫療機構,為全國范圍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提供了樣本。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營商和產業發展部高級主管王梓烔說:“我們會不斷地去由點擴面去擴大試點醫療機構的范圍,同時,也去加強跨省域數據共享的力度,不斷地去優化流程,最終讓老百姓能夠享受到更高效便捷的流程。”
今年,長三角地區旅游格外火爆,特別是“包郵區”人民之間的走動更加頻繁,這得益于五年來三省一市在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出行、文旅融合等方面的攜手共進:33個省際高速公路接口大幅減少通行時間;高鐵覆蓋三省一市95%的設區市;累計發行超4000萬張第三代社保卡,可以在長三角所有設區市刷卡坐公交……依托長三角高鐵網絡和站點,三省一市聯合發布長三角高鐵旅游小城名單,推出旅游互惠產品,讓各地市民共享文化旅游、全域旅游發展成果。
南通市崇川區文旅局黨組書記許建軍說:“在去年發行的‘一卡逛崇川’的基礎上,把我們崇川區的優質資源進行整合,同時卡的范圍也覆蓋了上海的部分景區以及蘇州的一些景區。”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如今,在長三角辦事不用來回跑,靠數據“無感漫游”就能坐享“同城服務”。截至目前,長三角“一網通辦”服務上線148項,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共36類電子證照實現互認應用,41個設區市實現了醫保“一卡通”……醫療、交通、文旅、養老等民生各個環節的服務供給差距正在加速消除,讓三省一市人民盡享地區發展紅利。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畢然 王鵬 耿昊東 郭彧 楊爾希 楊時盛 楊帆 南通臺 常州臺 編輯/趙黎靜)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