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面積不到400平米,卻能停放200輛車,南京首個沉井式停車場位于建鄴區兒童醫院附近,今年正式投入使用。該停車場的沉井深達68米,共計25層,是全國最深的沉井式停車場。此外,南湖中心廣場的沉井式停車場項目也在加速建設中,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建成。
來到南京建鄴區宜悅街,便可以看到“兒童醫院沉井式智能車庫”的指示牌。地面上,一棟三層樓建筑非常普通,但是地下卻大有乾坤,建筑下方有兩口內徑12米、深達68米的停車井,共計25層,每層可停4輛車。
記者在現場看到,當車輛在車廳停好后,卷簾門緩緩關閉,約90秒時間,車子就在地下某層完成“就位”,全程幾乎聽不到機械發出的聲音。取車時,只要按下取車鍵,升降平臺又會在90秒內將車輛送到車廳,非常智能。
“機械升降平臺可360度旋轉停在任意層,汽車像坐電梯一樣自動停在指定位置。”項目建設方、隧道股份上海路橋 UP事業部負責人張振光介紹,沉井式停車場利用智能停車系統,通過升降機旋轉平臺實現汽車庫內調頭、正進正出,避免司機出庫時倒車,降低了停車難度。而且,它還有傳感器,會自動識別車輛大小,并放到合適的車位上,全程自動化。
據了解,兒童醫院沉井式停車場原址為公交總站,僅占用公交總站約四分之一空間,剩余空間目前仍正常停放公交車。另外,該項目2020年10月進場施工,2022年1月開始試運行,今年3月正式對外收費運營。運營期間數據顯示,每日平均存取車160—180次,每輛車平均停車時長4.5小時。
“車庫的投用進一步方便了醫院就診患者。”南京兒童醫院河西院區安全保衛處處長陳俊介紹,河西院區正常門診為5000人次/日,高峰期達到8000人次/日,臨時停車需求極大。但是,院內地上和地下停車場提供的泊位只有1038個,因為停車難,車輛時常在江東南路、宜悅街等道路排起長隊。如今,醫院鼓勵職工在院外路側或沉井式停車場停車,盡可能地將院內車位留給患者,進一步提升了院內臨停車輛的周轉能力。
此外,位于南湖中心廣場的沉井式停車場項目也在加快建設中,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建成,可提供車位100輛,將更好地緩解周邊老舊小區的停車難題。
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為緩解停車難題,南京積極利用閑置地塊,挖掘停車資源;綜合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地下停車場。尤其是,大力推進停車共享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南京市城管局停車設施管理處副處長楊揚介紹,今年上半年來,城管部門將繼續圍繞年度民生實事“新增1萬個共享泊位”的目標持續發力,指導各區制定《停車資源共享工作三年(2023-2025年)實施方案》。同時,梳理了61處以學校、醫院、商圈為重點的區域,通過停車資源優化配置,精細化管理方式,打造屬于南京品牌的停車資源共享場景。截至5月底,全市已新增共享泊位9313個。
(江蘇新聞廣播/孫西嬌 編輯/玉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