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小小的麥種,埋入土地,生根發芽,穗上的麥粒,成了莊稼人心中的牽掛。芒種剛過,宿遷市的夏收工作就已經進入了忙碌的時候。田野一片金黃,沉甸甸的小麥顆粒飽滿,收割機在地里來來往往,麥粒一股腦兒倒進了糧倉,今年的小麥迎來豐收。
(資料圖)
新農民做新嘗試 分享豐收喜悅
張林沖在宿城區王官集鎮仝李村經營著一家家庭農場。6月9日上午,張林沖早早地來到了自己的麥田里,名為瑞華麥549的小麥品種正在等待進行實收測產,提前聯系好的收割機也在張林沖再三催促下終于來到了麥田里。在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農業專家的見證下,每畝地平均實際收獲612.6公斤。
“種植瑞華麥549這個品種已經3年了,前兩年畝產都在1100斤左右,年產小麥380多噸。”3年前,張林沖了解到瑞華麥549這個新品種時候,決定試種,當年測產每畝地在590公斤左右,這個收成讓張林沖比較滿意。如今,在張林沖的700畝良田中,成片的金黃色小麥筆直地豎立在麥田里,成了村里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張林沖高興地向記者介紹:“今年雖然遭遇了大雨和大風等極端天氣,但地里的小麥卻沒有受到影響,適應性強這也是我選擇瑞華麥549的原因。”
同張林沖一樣興奮的還有夏中華,他是江蘇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也是張林沖這片試驗田的技術顧問。“瑞華麥549屬于半冬性高產優質抗病小麥品種,具有產量高、產量穩、抗病、抗倒、抗寒等特點,屬于優質中筋品種。”夏中華介紹,該品種產量受自然災害影響性較低,畝穗數可達50萬穗左右。
夏收又夏種 忙碌正當時
6月8日上午,在泗洪縣界集鎮呂崗村一家庭農場里,四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金色的麥田里來回穿梭,搶收成熟的小麥。據家庭農場負責人龐國飛介紹,麥收過后,將對土地進行深翻,做好插秧準備。
6月8日,在泗洪縣上塘鎮的一片麥田里,收割機在麥田中穿梭作業,農戶們往來于田間小路上,忙碌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我家今年種了20多畝地的小麥,一上午的時間就收割結束了。”農戶李紹金說,今年收成不錯,趁著好天氣,再賣個好價錢。
6月8日下午,泗洪縣金鎖鎮大門村,今年39歲的王永和家人也在麥地里忙碌著。王永告訴記者,今年50畝小麥已經全部收完,計劃明年再承包100畝土地種植。
搶抓有利天氣 確保顆粒歸倉
6月9日下午,方春玲的手機新消息提醒響個不停,來自宿遷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的天氣預警反復播報,宿遷市氣象臺預計近期可能有降雨天氣。方春玲在宿城區埠子鎮破圩村承包了422畝土地用來種糧食,她周邊也有幾位種糧大戶也承包了不少土地。面對可能到來的惡劣天氣,方春玲并沒有太緊張,因為經過多方聯系,方春玲已經聯系了七臺聯合收割機,即將開始麥收作業。
但是此時,周圍還有幾名種糧大戶預約的收割機不能及時趕到,方春玲了解情況后,預估了一下自家農場收割所需的時間,選擇讓出四臺聯合收割機,和周圍大戶同時麥收。
“顆粒歸倉才能心中不慌,我算了一下,有三臺收割機也能保證在雨前收完,周邊幾戶也都是找了幫工準備收麥的,我想著大家一起收,只要糧食進了倉庫,今年就是一個豐收年。”方春玲說。
6月9日夜里11點,方春玲穿著連帽長袖衣物,拉上帽子戴著口罩,站在田頭,看著田里往來穿梭的三臺聯合收割機。在機具上的探照燈打下的燈光里,飛舞的麥屑翻卷著落在田里。“我這邊預計還有兩小時結束,我這邊結束之后三臺收割機還要去別的田里繼續收麥。降雨來臨之前一定能做到顆粒歸倉。”騰空的倉庫即將被填滿,方春玲無比滿足,豐收就是幸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