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村落泥乾收麥地,稻田水滿插秧時”。6月10日,正值仲夏插秧季,在魚米之鄉湖熟街道,一場“市民參與,農民同樂”的插秧活動在湖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千畝共享稻田圓滿舉辦。
近年來,湖熟致力于傳統農耕與生態農旅融合發展的模式,以農業為基底,開展勞動實踐、科普研學,詮釋“習農知文,耕讀傳家”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戴上草帽卷褲腿、面朝水田背朝天。活動當天,近百組親子家庭與農民導師一起,在秧田里渾汗如雨。挑秧,調株距,取秧數、如何做到插穩不倒,不漂苗,插秧深淺整齊一致,這些都藏著大學問。
“沿著這條線插,保持秧苗垂直”“手要穩,秧苗入土不能太深,深了就長不好了。”在經驗豐富的農民導師指導下,家長和孩子漸漸掌握了竅門,越發嫻熟起來。不少參與家長表示,與其在鋼鐵叢林中告訴孩子作為的生長規律,不如在炙烤與泥濘中親植一株秧苗,讓孩子懂得,收獲不易,粒粒皆辛,學會共情與珍惜。
依托湖熟豐富的水資源,園區于去年打造了水上休閑運動基地。來水鄉,“艇”好玩也是當天重頭戲。專業皮劃艇教練親自出馬,組織親子家庭乘坐皮劃艇,觸摸湖熟水鄉的文化肌理,欣賞白墻黛瓦的農家小院,感受“蕩起雙槳”的悠閑自在。
湖熟作為長江中下游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和優質水稻的重要產區,是江蘇知名的魚米之鄉,湖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也將優質稻米作為重點打造的產業之一。圍繞稻米產業的發展,園區始終堅守“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初心,尋求稻米產業強鏈和延鏈的突破,在生產方面,以江蘇最好吃的大米南粳系列為主要種植品種,同時積極探索功能稻米的發展,打造了千畝共享稻田和千畝富硒功能稻田。讓湖熟大米“健康米”的概念深入人心。圍繞稻米產業,園區積極發展農旅融合,在原有稻樂園、彩色稻田的基礎上,打造稻米主題的三產融合綜合體湖熟水稻公園,開發了千畝共享稻田、水鄉研學中心、稻米文化館、稻米奇遇樂園、多米餐廳、耕讀館、農夫市場等多個功能空間,兼顧農業生產、勞動實踐、水鄉特色科普研學以及優質農產品展銷等功能。
接下來湖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將圍繞水稻、菊花等主導特色產業,組織舉辦一系列農耕文化主題節慶活動及研學實踐活動,開發多套特色勞動實踐課程和科普研學課程,做好生態農旅、休閑農業,促進園區產業振興。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齊小華 江寧融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