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軌交11號線通過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將于6月下旬開通運營。能夠讓這條串聯蘇州、昆山、上海三地的線路高效運行的秘訣是什么?一起去11號線最核心的地方看一看。
在軌交11號線的控制中心,一場故障處置模擬演練正在進行。系統顯示,車站臺門出現故障,根據控制中心給出的具體位置指令,現場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進行檢查和故障排除。能夠如此精準地鎖定問題“根源”,離不開面前這塊占據“半壁”,又滿是細節的監控大屏。
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運營事業部祖沖之調度所副值班調度長徐飛介紹,在系統監控大屏上,藍底的就是軌道線路,方框就代表每個車站,兩個方框分別代表著唯亭方向和花橋方向,綠色的光帶代表列車運行前方有一個安全空閑的徑路,紅色的光帶代表每一列正在運行的列車,綠色的D就代表車門正常打開,等倒計時結束之后,列車門和站臺門都會關好,在看到列車車次框出現綠色箭頭的時候,代表列車正在以全自動無人駕駛模式運行。
【資料圖】
在軌交11號線的運行過程中,控制中心主要負責下達列車運行指揮、維修施工組織等方面的指令,同時在發生設備故障等突發事件時,及時啟動相關預案,協調各方快速響應開展應急處置。智能化的設備就像調度員的眼睛,準確地監控著每一列車、每一個車站的設備運行狀態。
如果說祖沖之路控制中心是11號線的最強大腦,那么在這里工作的調度員組成的就是神經中樞。行調、場調、車輛調、乘客調等,各崗位由值班調度長統籌指揮、分工協作,實現整體運營安全有序。調度員馬芝燕是11號線的車場調度員,由于車場的特殊性,工作人員必須對列車的數量、運行狀態以及停放位置時刻清楚,才能嚴絲合縫、運行順暢。
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運營事業部祖沖之調度所車場調度員馬芝燕介紹,有列車回場、出場、洗車作業,還有場內的施工作業,有些是接近區段之后才能出發,所以要監控列車,運行到這邊確認它已經出發,線路正常開放,所以需要不斷地查看 ,每天來回操作大概有成千上萬次。
蘇州軌交11號線工作日上線運行21列客車,每日總開行306列次,周末上線運行16列電客車,每日總開行272列次,最高峰時段21組列車全部同時在線,每周列車行駛總里程約8萬公里,相當于繞著赤道跑兩圈。大工作量下,“大腦”要轉得更快,還得靠各類科技的加持。
“我們信號系統涵蓋了數十種全自動運行場景,包括正常場景、故障場景和應急場景,同時采用了業內比較先進的類似激光探測報警、障礙物檢測、車門對位隔離這些‘黑科技’的應用,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地鐵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徐飛介紹。
目前,蘇州軌交正積極與上海地鐵對接,進一步細化研究11號線運營調度方案,未來部分新增線路也將在這個“最強大腦”進行控制調度。11號線開通在即,祖沖之路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們也已經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徐飛表示,參加11號線從參建開始,一直到后面的聯調聯試、跑圖、綜合測試,一直到現在完成竣工驗收,即將在6月下旬開通運營,這段經歷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實,也希望11號線在共同努力下能夠如期開通,希望乘客都能支持11號線,乘著地鐵去讀詩、乘著地鐵去旅游。
(來源:看蘇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