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近年來,鎮江市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不斷提升,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呈現新氣象。
保護傳承、活化利用文化遺產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深化考古和文物研究闡釋,是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增強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堅強支撐。市文廣旅局文物處處長張小軍向記者介紹,近年來,鎮江市文物局從文物本體保護、文物安全和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三管齊下,提升文物管理水平,推動文物融入當代生活。
(相關資料圖)
市文物局指導實施完成了鎮江英國領事館舊址3號樓磚石文物、定慧寺天王殿、五卅外交后援會舊址、楊一清墓、鶴林寺大殿、杜鵑樓、京口閘遺址、基督醫院(院長室)、私立京江中學舊址等多項文物保護工程,指導實施完成了隆昌寺消防、焦山碑林安防、鎮江英國領事館舊址防雷、賽珍珠舊居防雷等一系列文物三防工程,全面筑牢文物安全防線,著力提升全市文物保護整體水平。
加強大運河文物展示利用,實施京口閘遺址展示工程,建成京口閘遺址展示館;加強革命文物活化展示,茅山抗日根據地(核心區)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工程、華東財經委員會舊址展示利用工程兩項目入選全省十三五時期紅色遺產維修保護與展示利用優秀工程;深化文物旅游融合發展,爬圌山觀報恩塔看日出成為周邊游打卡熱門項目。
張小軍說,鎮江市文物局全面落實考古前置政策,三年來累計受理考古調查勘探項目284項,文物資源區域評估22項,實現了考古前置工作縣區全覆蓋,文物資源區域評估工作在全市9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全覆蓋,保障了恒美光電、英科醫療、魚躍醫療等20多個列為省、市重大項目涉及土地的如期上市。
打造“博物館里的美好生活”,鎮江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館,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晉升國家三級館。鎮江博物館新館、揚中市博物館新館、鎮江紅色金融錢幣專題博物館建成開放。
聚焦盤活資源,拓寬博物館的邊界,舉辦“尋跡鎮江· 鎮江市近年考古成果展”,將博物館和考古出土文物搬進政府機關。加強文創產品研發,以原創精品展覽為依托,成體系化打造了“鳳”系列等文創產品,廣受市場好評。此外,鎮江各博物館、紀念館結合自身特色,舉辦了“鎮博時空穿梭記”“打卡瘞鶴銘”“木工·魯班造物”等各類創新性活動,讓博物館更好地扮演“大學校”角色,充分融入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鎮江博物館獲得國家團體考古發掘資質;考古前置全面落實,三年來累計完成調查勘探及文物資源區域評估項目近200項,發掘古墓葬、古遺址等近10000平方米,出土文物上千件,保護遺址遺跡近10000平方米。
為非遺傳承發展
注入新的生命力
市文廣旅局非遺處處長李良武向記者介紹,2017年,鎮江市出臺了全國首部關于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地方立法《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條例》,2023年制定印發了《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嚴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入口關、過程關、出口關,有效解決了代表性傳承人層級認定與系統管理問題。夯實保護基礎,完成了對全市的非遺資源普查工作,共普查出有效線索2277條,調查項目數達1266項,文字記錄164.4萬字,電子數據189.3G,征集實物141件。各轄市區均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檔案。構建完善體系,開展了6批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4批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工作,已全面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保護體系。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名錄項目9項,省級名錄項目39項,市級名錄項目136項,轄市(區)級名錄項目199項。
李良武說,除了對包括非遺保護單位在內的文旅企業進行紓困解難,支持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發展。在推進非遺與旅游融合上,鎮江市注重深入推進“江蘇省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品牌創建工作,在景區和鄉村旅游景點內植入形式多樣的非遺展陳、展示、展演、體驗等活動,為景區“景”上添“花”,吸引人氣。“非遺進西津渡景區”“非遺進寶華山景區”“非遺進茅山景區”等3個項目入選江蘇省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示范項目。非遺小劇場建設進展順利,依據古琴藝術(梅庵琴派)、揚劇等非遺項目建成了五柳堂小劇場。
注重開發非遺創意產品,指導傳統技藝類、傳統美術類等非遺項目傳承人,結合現代生活開發生產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工藝品和紀念品等文化創意產品,組織項目保護單位參加各類文創展會,拓寬傳承人視野和產品設計思路,鎮江恒順香醋、揚中竹編、太平泥叫叫等項目都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推動非遺旅游精品化,讓線路產品“火”起來。鎮江市推進非遺與研學旅游、康養旅游等相加相融,推出的“見怪不怪,探尋舌尖上的‘鎮江非遺’”等3條線路入選“水韻江蘇”非遺主題精品旅游線路。
指導江蘇恒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創成第三批江蘇省非遺旅游創意基地。積極搭建各類平臺,組織項目保護單位和傳承人參加各類非遺展會,拓寬視野和產品設計思路,注重拓展非遺產品營銷渠道,推動非遺旅游數字化,讓云上非遺“潮”起來。利用宜游鎮江文旅平臺建設集展示銷售于一體的“璀璨非遺”旗艦店。指導非遺企業以新媒體為載體,采取“直播+非遺+電商”模式,線上營銷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據了解,目前鎮江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9個、省級非遺項目39個、市級非遺項目136個、區級非遺項目199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當中,國家級6名、省級19名、市級95名。非遺已經成為擦亮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
(來源:今日鎮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