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近年來,徐州新沂市致力于探索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社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新路,形成具有共治梯次、共建機理、共享格局的“基層社會治理圈”,在疏通社會治理“毛細血管”的同時,有效激活了鄉村振興的“末梢神經”。
8月1日,新沂市瓦窯鎮袁林村的網格員袁帥在村里巡查中發現,通往村內廣場的道路沒有硬化,隨著最近降雨增多,路面泥濘不堪,影響了村民進入廣場鍛煉。他立即將問題反饋到村支部,當天村里就安排人員修補了路面,保障了村民健身需求。
瓦窯鎮袁林村網格員袁帥說:“我們村像我這樣的網格員有2個,我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區域,每天都會不定時在區域內巡查,對于巡查中發現的問題能現場解決的我們會自己動手解決,不能解決的立即上報,爭取上級支持加快解決。”
在我市各村,像袁林這樣的網格員在基層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去年以來,我市全面加強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不斷提升基層“末梢治理”能力。創新“網格+”治理模式,完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工作機制,深入推行“精網微格”工程,在全市各村劃分微網格3294個,同時把黨支部或黨小組建在網格上,建立了“鎮(街道) -村(社區)-網格-微網格-戶”工作體系,不斷提升“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治理效能。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成為了全市各鎮村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共識。為了讓矛盾化解在源頭,讓問題解決在基層,我市積極優化平臺陣地建設,統籌市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網格中心、綜治中心、12345 政府熱線平臺、矛盾調處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分散資源,實行“一中心”集聚、一體化運行。加快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等作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機制,加快構建“調解優先、訴訟斷后、黨政兜底、信訪統籌協調”新模式,不斷提升基層矛盾糾紛調處水平。
瓦窯鎮袁林村黨支部副書記何泳方告訴記者:“鄰里之間發生了矛盾,我們知道后都會第一時間上門協調解決。同時我們調動了退休老黨員、鄉賢等力量,發揮他們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加快矛盾調解,讓群眾在感受公平公正中消除矛盾、解除怨氣、化解問題。”
與此同時,我市以全面構建“大平安”格局為總體目標,統籌推動平安新沂建設九個協調小組規范運行,形成了縱向統籌有力、橫向協同高效、面上廣泛參與的平安新沂建設工作體系。做實風險防控“四項機制”,加強對各類風險隱患的密切監測,持續做優做強風險隱患聯合研判,全面提高社會治安防范、公共安全監管、特殊人群管控等領域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市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主任曹敬銀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高位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工作走深走實。一是筑牢平安建設防線。持續開展系列平安創建活動,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二是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持續推進“精網微格”工程,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形成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合力。三是化解社會矛盾風險。全方位、多層次、滾動式排查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風險隱患,健全完善矛盾一站式、多元化解決機制,努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平安護航高質量發展。”
(來源:新沂市融媒體中心 編輯/高予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