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一撥撥水鳥自由棲息、快樂覓食,成群的麋鹿懶洋洋地溜達、散漫躺平,位于江蘇省東臺市沿海的川水灣海岸帶濕地修復工程尚未完工交付,在工程腹地,大批的水鳥、成群的麋鹿等野生動物已迫不及待、搶先入駐,一副當然的金牌“業主”范。
占地1.9萬畝的川水灣海岸帶因人為養殖、海岸淤積、互花米草入侵導致鹽沼濕地生態系統退化,實施海岸帶修復旨在恢復鳥類棲息的濕地生境,堪稱候鳥等野生動物的“安居”工程。
修復秉承“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法”理念,結合項目區及周邊對重點鳥類的保護需求,在不同分區內采用“濕地水文水系恢復+濕地微地形恢復+濕地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恢復+互花米草防治”的修復措施,進行接近自然狀態的改造和修復,初步恢復了淡水濕地、咸淡水濕地、咸水濕地等原生自然濕地生境,營造丹頂鶴、黑嘴鷗等珍稀鳥類的棲息環境。
承擔施工任務的中交上航局川水灣海岸帶濕地修復項目安全負責人饒彪期指著一片水系環繞的灘面興奮地介紹說:“我身后的這一塊是川水灣修復的咸水區,它跟大海相連,它的灘面水系最接近于自然的灘涂,所以水鳥很喜歡到這里來,雖然我們的工程還沒有完全交付,但是許多水鳥已經迫不及待地前來棲息覓食,每天耳朵里都是各種鳥的鳴叫聲。”
“新居”未交付,“業主”已“入駐”。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撥撥水鳥成行成群甚至形成鳥浪,在里面快樂地棲息、覓食,自由地翱翔,而在另一塊區域一隊麋鹿正在閑散地溜達,儼然漫步在小區的健身步道上。顯然,它們非常享受即將交付的這個新家。
饒彪期表示,目前施工方正在推進道路施工、防護欄安裝,后面還有淡水區的綠化種植,這些完工以后,這里將會形成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成為水鳥和麋鹿的新家。
川水灣海岸帶濕地修復工程是我國第一個在海岸帶遺產地開展的生態修復項目,項目的實施旨在積累海岸帶遺產地保護與管理的第一手經驗,為破解全球性生態保護難題提供智慧與技術支撐。
(來源:東臺市融媒體中心/陸軍 黃偉偉劉進濤 編輯/周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