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年省兩會期間,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院長、醫學部副主任陳吉祥接受了鳳凰網江蘇的采訪。
他指出,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部分伴有基礎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對急診和重癥救治的需求相應加大。作為全國人口大省,江蘇省擁有便捷的公共交通以及全國最高的人口密度,使得全省各地的感染高峰期和重癥高峰期的到達時間相對統一。同時江蘇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省份之一,老齡化規模大、速度快、比重高、區域不平衡,且近八成老人患有慢性病,導致疫情爆發時重癥患者也相應增加。
新冠疫情對江蘇的醫療衛生行政統籌管理能力、臨床救治能力、醫療資源配置能力、物資保障能力、醫聯體實施效果和人力資源配置能力都是一次大考。“江蘇重癥醫療資源儲備還需進一步加強、重癥救治醫療人力資源配置還需進一步優化,危急重癥救治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以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陳吉祥表示。
對此,他提出六點對策建議。
一,加強統籌管理,強化實時溝通,動態梳理需求,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科學統籌進行危急重癥救治所需的人、財、物進行規劃配置,提出具體的工作計劃與方案,落實責任人,積極探索實施“醫療救治總醫院”的模式,加強醫療人力資源的合理調配。
二,加強危急重癥救治人才培養。一是利用我省醫學院校較多的優勢,積極開設重癥救治專業,培養專業人才;二是對各醫療機構現有人員進行再培訓,增加重癥救治力量。
三,提升產業能力,保障危急重癥救治物資,發揮經濟強省優勢,引導企業有序增加醫療設備、器材、藥品的供給能力。
四,搭建應急物資供應保障平臺,使各醫療機構能通過便捷采購方式迅速配足配齊危急重癥救治所需藥品、設備。
五,社區、農村是醫療衛生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推進感染者分級分類收治、風險人群健康監測管理、老人和孩子等重點人群醫療服務保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保障診療的同質化和規范化,基層的醫務人員迫切需要得到業務指導和技術幫扶,充分發揮醫聯體的作用,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培訓。
六,日常應注重加強重點人員健康管理,摸清重點人群底數和情況,加強健康監測和早期干預,暢通群眾看病就醫和轉診通道,保障重癥風險患者能夠及時發現和轉運收治,實現防重癥關口前移。